0岁的产品经理NPDP 产品产品经理

在线教育五大商业模式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67人  常思行

一、MOOC模式

我们大家熟知的“慕课”就是MOOC的音译,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这种在线教育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和道理的讲授模式,只不过将线下课堂教学替换成了网络视频,为线下课堂教学抹上了互联网的色彩。不过一旦失去了这抹色彩,这种在线教育模式也就与以前的电视课堂无异。

一般来说,这种单纯地把线下课堂放到线上的教育效果并不会太好,虽然说时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不过无论从时效性还是交互性上来讲都比线下课堂差很多。从这种角度来讲,这种MOOC模式只能是作为线下课堂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真正地取代传统线下课堂。况且,真正地学习往往发生在课堂的讨论、互动等学习氛围当中,这些都是MOOC课堂所没有的。

不过,MOOC模式却为降低体制内教育的门槛做出了贡献,让人们意识到互联网会给体制内的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MOOC模式一定会在时效和交互方面做出技术创新。同样,这也是录播类教学形式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水平课程平台

所谓的“水平课程”是与“垂直课程”相对应的教学概念,即平台方会把有关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放在平台上,尤其是当在线教育的模式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这种模式最为盛行。而原因多半也是因为这种模式可以快速成型,易于操作等优点。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模式往往伴随着课程的粗制滥造和应付凑合,平台很难有真实的观众。并且随着内容的越积越多,这种情况会让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消费者更加无所适从 —— 留着无用,弃之可惜。

另外,这种模式对体制内的教学也并没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原因是体制内的教学往往门槛很高,对内容的质量要求很严格。相比与校内跟着教学大纲有条不紊的内容来讲,这种大锅饭的教学内容基本山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最多也只能是复制同学们进行课外的辅助学习,或者课外培训等。

当然了,若是脱离开教育体制来思考教育,那么无论体制内外的教育,平台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用户赖以学习的根本。只不过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创新和垂直,更加具有鲜明的特征,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化需求。

三、辅助软件模式

这种教育产品是伴随着各种版本的教材、教辅资料应运而生的,它们是以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工具的身份出现的。那么,教学的内容也自然是紧贴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当然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辅助模式。

可以看得出来,相比于前一种水平课程平台模式,这种教育产品则更加垂直化和具有针对性。再加之是对传统的教学的一种定向补充,未来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或许K12领域的2B2C模式中也是可以很好地接见这种产品思路。)

四、网校K12模式

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在线教育大部分都是活跃在体制之外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网校教育。

其中一些网校是面向体制外的,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兴趣教育、出国留学等方向的产品。而另一类则是面向体制内的,这样的平台往往希望能够开辟一种新的课外教学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够为学员提供知名教师的教学场景或相关资料,以此提升学员的考试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曾听到的“取代传统的课堂和老师,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声音也大部分来自于此。因为不在体制内,又做着和体制内教学内容相关的事情,又或许是出于对营销造势的考虑,这样的声音倒也不足为奇。不过真的能够改变或者颠覆传统教育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首先,对于教育这件事情本身而言,线下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除了课堂大纲内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价值观的建立、自我认识的觉醒,是离不开教育大环境的。而在这个环境之中,老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次,每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仅仅通过线上的几个名师来承担全部教学内容也是不可行的。这对名师的压力会很大,对学生的及时有效指导也会力不从心,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不用说。

另外,如果完全颠覆掉传统教育的话,现有的教师该怎样寻求自身的定位呢?退一步讲,即使对现有教师有了新的角色安排,那么学生自己就能学好的吗?对于K12阶段的学生来讲,普遍的情况是学习力、自制力不强,需要借助老师或者家长这种外力来加以束缚。

再者,即使通过家长单方面能够作为强有力的束缚,那么家长本身很可能也是对这种模式很难接收。因为家长花钱本就是想孩子接收良好的学校教育,现在反过来学校却要将所有的监管责任全部返还给家长自身,相信大多数家长会很难接受的。即使部分家长使勉强接受,这种没有老师的学校也很难让家长放心吧,毕竟他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然的颠覆一定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家长的心里承受能力。

相比之下,较为可行的一种做法是:通过名师作为有力的教学引线,负责教学大纲内容的指导教学;每个学校的教师作为实际教学引导和视频课程的补充教学,并且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解答。

这样的好处是,这种相对折中的办法既能够发挥出线上高线率的优势,又能够与每个线下学校深度的结合,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不过局限性也依然存在,当然这也是大多数想要切入K12领域的机构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动者是校外的教学机构,对于体制内的参与者比如学校、老师而言或许并不能构成足够强大的驱动力。甚至于某些教师而言会产生抵制情绪,因为这毕竟会边缘化某些教师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机构多从体制内来考虑产品模式了,或提供某些好处、或解决某些问题。

五、移动校园模式

所谓的移动校园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内覆盖有线或无线网络,学生将人手一个网络终端(一般是PAD或者学习机),以学生自学为引导,以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习环境,通过将线下课堂转变为在线课堂都模式,形成一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模式。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这是典型的2B2C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许多天然的优势,是什么呢?

比如:对于学校来讲,师生之间可以更高效的互动,并且能够借助网络以及交付资料实现随时随地且高效地学习。这就摆脱了了视频课程单方面输出造成的互动限制,又能突破传统的线下教育灵活度不够的困局。对企业而言,虽然这种模式的切入很困难,不过困难的切入点也同样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壁垒。并且这种独有的硬件提供模式也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内容、应用、工具、服务、价值链条...

那么这种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吗?不一定!

这种模式的成本很大,那么自然需要玩这种模式的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或者资金运作实力。其次,这种模式想要取得学校、老师、家长的认可并非易事,需要深度挖掘各方的需求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推出不同的产品版本加以满足和平衡,并且还要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之后的版本迭代做好铺垫。由此可见,在这种模式下想要打造一款出色的产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