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鱼与漁与隅-100天行动

[100天行动-鱼与漁与隅]#095:个人知识管理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17人  生如夏花绚烂璀璨

上篇分享了一个概念:

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

本篇分享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
知识
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最初由Paul.Dorsey教授于1998年提出,并被JonathonGoade在个人知识管理网PKMNet站点上进行了详细介绍。

个人知识管理基本意思,是指一种个人收集,验证,存储,搜索,提取,分享知识的过程。

尽管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最终目的都在于更有效的构建个人知识系统,为个人的学习工作服务。通过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竞争力。

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与个人信息管理的关系

个人信息管理:
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个人知识管理:
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显而易见,二者区别在于信息与知识。

信息是未经过处理的输入,信息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每天会接受到无数的信息,例如电视播的新闻,手机收到短信,邮箱收到的邮件等等。而知识就是提炼信息之后的结果,它是信息的精华部分,是经过归纳总结得来的。

从管理目标来看,个人信息管理在于信息的整理与组织,个人知识管理在于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从管理对象来看,个人信息管理关注的是显性知识,而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以隐性知识为管理重点,注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共享与转换。

可以说,个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而个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德鲁克说过:没有人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而你唯一的资本就是知识。

你的能力就是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PKM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体现知识创造价值。

PKM
个人知识管理如何提升个人价值呢?

如前面概念提到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把外部知识隐性化

通过学习或阅读等途径,我们获得了外部知识,这就是一个隐性化的过程。你不断学习阅读,外部知识会无形的潜藏在你的大脑中,也许你没有意识,但如果有一天当你需要这些知识时,他们会被深挖出来。

2. 把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积累多了,慢慢就可以形成一些我们自己的认知。但是如果不把它们总结下来,很难形成我们的优势,不仅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别人也无法知道自己知道。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输入之后一定要输出。

好多人学习很多但是进步很慢,因为一直在输入而没有输出。一方面,输出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在输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好的想法自动冒出来,帮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多输出也是我们持续进步迭代更新知识的过程。

3. 把显性知识实用化

学习知识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运用,要做到知行合一。能够清晰简单地表述出某一知识点说明我们理解了,但是理解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运用好。就如有句话说的:“从小到大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想要缩短知和行之间的差异就必须践行,别无捷径可言。

4. 把实用知识创新化

知道做到后,还不能完全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你在学别人也在学,如果要想在某个领域所有建树,需要创造带有个人标签的东西,这时这些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这部分内容其实可以分享很多,篇幅原因不做具体阐述,我这里分享小六大神的文章供参考:
别学东学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

另外推荐一本书: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思维导图

小伙伴们也可以自己去扩展阅读其他大神的文章或者阅读相关主题书籍来研究学习。

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先摸索模仿再建立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是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推荐小伙伴们能够建立起来。


本篇总结:
* 个人知识管理
下篇主题∶
* 精力管理

拓展阅读:

* 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得到|李翔知识内参|临界知识:复利效应和概率论


倒计时【5】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