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学习

研究历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018-10-05  本文已影响45人  胡二杂货铺

      在生活中,许多人喜欢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这类书因为兼具故事性与知识性,所以读起来往往很轻松,也很有获得感。但是,回头看看我们度过的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往往只是注重于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比如说将到鸦片战争,大部分的历史书都是侧重于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方面的讲述,并用一起接一起的事件,来构成整部书的内容。这些事件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而好少关照社会的微观层面,因此,这类历史总感觉离我们的生活较为遥远,无法从中找到作为个体或群里的人的参与感,因此,读得多了,就是觉得雷同,千篇一律,缺少新鲜感。

       最近,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虽然说,我一直信奉“书不可尽信”的信条,不愿意承认某一本书里的某一些观点能够撼动我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但是,不得不承认,《人类简史》这部书中的一些观点,确实是颠覆了我以往对一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和认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感觉仿佛有两个剑客在我的脑中搏杀,一个代表我原有的认知,一个代表书中的观点,电光火石,刀光剑影,到最终,捍卫原有认知的剑客败下阵来,因为书中的观点和论述实在是无懈可击、近乎完美。

        其实,《人类简史》这本书,早在2015年就已风靡于世,这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的历史学专著,它以人类物种进化和文明演进的历程着笔,以三次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革命为线索,抛开对传统历史学意义上历史事件的讲述,充分融合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观点阐述人类社会的变化,不带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和任何一种文明的价值观倾向,体现了一种纯粹的、中立的历史观。

       作者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距今250万年到距今7万年为第一阶段,从距今7万年到距今12000年为第二阶段,从距今12000年到公元16世纪为第三个阶段,公元16世纪至今为第四个阶段。在连接四个阶段的三个节点上,先后发生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每次革命都代表的上一阶段的结束和下一阶段的开始,每次革命都带来了人类所谓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能力的飞跃,每次革命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人类自身及人类所在星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每次革命都带来了人类本质能力的退化和外在能力的提升,同时,作者还隐晦的表达了每次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物种整体上的进步,也来带作为个体的每个人越来越多的不幸,和与快乐的渐行渐远。

01从历史看人生的意义

        认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重要革命,作者认为,发生认知革命是完全偶然的,人类自然进化过程中的某次基因突变,带来了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变化,基于这一变化,人类学会了“讲故事”,所谓故事,就是在一定的族群内,建立某种符合族群整体利益的价值观,将族群的成员统一起来,向着某一个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在那时,人类还远远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与地球上其他物种一样,在生存繁衍中处于平等地位,时刻面临着饥饿、疾病、气候、自然灾害和大型动物带来的生存危机,在任何一种危机面前,单个的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一个人的生存能力,未必能够比得过树上的一只猩猩,因此,人类通过故事组织起来,以群体的力量去应对各种危机。比如,在面对某个食物,单个的人绝对不是一只老虎的对手,但100个人却毫无疑问的能够赶跑100只甚至比这还要多的老虎,从而虎口夺食,独占猎物。由此可见,“故事”带给人类共同的目标,带来合作的秩序和战胜各种危机的方法,正是因为人类,而不是物种拥有了“讲故事”的能力,人类依靠整体的力量,成为这个星球上的强者,逐渐,人类离开东非大草原,经过漫长的岁月,迁徙到其他的大陆,好比毁天灭地的洪水,灭绝了“人属”中的其他“人种”,灭绝了生存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大型野生动物,从“强者”成为了“霸者”。

        综观人类的历史,从7万年前到现在,人类的一切行为,依旧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组织起来的,7万年来,故事不断的翻新变化,汇聚着一代有一代人的力量,向着故事所描绘的蓝图努力,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所有的故事都是虚构的,无论大到一种文明的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还是小到一时一地的规章制度、某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宗教、文明,还是像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人本主义等等一切的理念,都是人类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虚构出来的蓝图,指引着我们不断的去努力使之实现。但是,相对于漫长的历史,单个人的生命实在过于短暂,我们活在故事中,故事赋予了人生意义,但人生至多不过是故事中的一个字节,人永远看不到故事的结尾,更加不会预见下一个故事的内容,正如佛家所说的“缘起性空”,虚构的故事本质上就是一个空壳,那么存在与人类故事中的个体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或许,人们会觉得这种观点有些悲观,是在否定人生意义,但我认为, 这不是否定,更不是悲观,只不过是让每个人更加的清醒,促使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种意义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是非正误,不管思考的结果如何,每个人都以现有的条件去选择自己人生该是什么模样,至少可以让我们少一些盲目,让人活得更加明白。当然,我认为作者也没有否定“故事”的作用,这些故事推动着我们从荒蛮的时代走到了现在,至少,作者没有提出假设,假设如果没有这些“故事”人类的文明会如何演进,人类的未来会何去何从。而我也实在想不出,如果没有这些故事,人类靠什么去组织生产、建立秩序、实现目标,我想,作者也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从没有“故事”这一假设出发,得出的所有推断都是没有意义的。

02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农业革命,作者提出,农业革命发生在据今12000年前,在那时,人类以族群的形式出现,过着狩猎采集生活,人类把从其他地方采集的果实运送回聚居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带着种子的果实掉落(比如小麦),过个一年半载,当人类再次经过这一区域时,发现掉落果实的地方居然长出了新的、更多的果实,慢慢的,人们发现,只要把这些果实埋在土里,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新的果实,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相比于以往艰苦的采集,这简直就是不劳而获。于是,人类就开始了大规模种植的时代,种植带来果实足够族群一年食用,从此,人类由迁徙走向定居,出现了最早的聚落,在聚落里,人们再也不必冒着危险去打猎,再也不用去那些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地方去采集,于是,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待在聚落里享受悠闲的时光。在这份悠闲的时光里,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男欢女爱,于是,人口激增,粮食短缺,为了生计,人类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种植越发艰辛,许多人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被牢牢的捆绑在田地里日复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早到晚、从小到大、从生到死,几乎是所有的人,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的精力用在了耕种土地上,人们在田间地头疲于奔命,虔诚的祷告各种神灵祈求风调雨顺,这种对农作物的追求,既使人坚定,又使人迷失,在追求的丰收的道路上,人被农作物驯化,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农作物的奴隶。

        不仅如此,在农业文明下,村庄、国家逐渐形成,有了分工,有了阶级,耕种成为一种强迫的行为。更严重的,遇到灾年,就会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粮食是人们活下去唯一的希望,因此,围绕掠夺或捍卫土地,人类逐渐分化,战争时有发生,更多的人死于非命,人性丑恶的一面被激发、被显现、被放大,而这皆归因于人类掌握了种植这项技能,因此,尤瓦尔•赫拉利也将农业革命定义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极具颠覆性?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学会了种植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进步,但作者却提出“小麦驯化人,而非人驯化小麦”的别致观点,看似荒唐,仔细想想,却很有道理,耕种使人丧失了物种进化的其他可能,使我们逐渐发展到今天这个模样。当然,今天这个模样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个无从评价,毕竟我们无法假设其他的可能,但也许,这正是历史研究的价值所在,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历史好像一条单行钱,我们有无穷多的理由解释历史为什么会是现在这副模样。但是,当我们站在一时一地的时间节点上,去向未来展望,历史的发展却又是无穷多的可能,也许在某个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历史就会作出选择,从而使多向的未来变为单向的过去。

03终极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疑惑,这样的观点岂不是陷入了历史的不可知论?实际上,我认为历史本来就没有什么可知与不可知,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其发展的结果难以预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还是一个二级的混沌系统,很多情况下,预测了的事情,偏偏就不会发生,因此,历史与其说是“可知”,倒不如说是“可猜”。

        人们研究历史,往往是赋予历史事件某些意义,赋予过去某些意义,这种赋予,必然带有史家的主观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有人篡改历史,有人歪曲历史,有人利用历史来实现今日之目的,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对历史的亵渎。研究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古为今用,而在于发现历史中更多的可能性,研究历史的意义也不在于“知兴替”,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因素的叠加,如果想寻找历史的必然性规律,那就去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混沌系统中找吧,但我认为这种希望十分渺茫,不必枉费心力。

        而真正的历史应该与哲学一样,是一种纯粹的思辨,一方面,是在史料的基础上,让我们看清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另一方面,让我们思考事情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别的模样,就像李约瑟难题一样,去引发更多的思考。对于未来,我们基于已有的历史认知,去猜测未来的种种可能,一来是用思辨的方式去探索,满足好奇心,二来,在多种可能间博弈、思考、选择、甚至还有干涉,让未来的局面尽可能的符合我们的预期,当然,最多也就是尽可能。正如《人类简史》这本书末尾提到的,人类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长生不死的课题,据说人类战胜死亡已经是个时间问题了,可以设想,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所在的星球能否承受只生不死带来了人口无穷膨胀?再比如人工智能,当出现和我们一样具有情感与思维,而在智力和体力皆胜我们一筹的仿生人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去看待这种仿生人?他们究竟是一种工具?还是和我们一样,是一种物种?他们是否会脱离人类的掌控,在各方面能力都优于我们的情况下,成为星球的主宰?这些问题,就目前来看,还很难寻找出一种万全的解决方案,至少从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我们研究历史,就是要先明白今天的我们从何而来,为何如此。接着,抛开今时今日的重重迷雾,努力的看清当下我们所处的坐标,看清如今纷繁世事的本质面貌。最后,根据目前的趋势,对未来的种种可能做出构想,从这些构想中规避那些我们不愿看到的局面,并且尽可能的使得事情向着我们理想的局面发展,即使未来事与愿违,起码也能让当下的我们对未来做到心中有数,让我们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迎接明天,而这也许才是研究历史的终极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