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401—历史上最早的招商引资(2/2)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3人
弘语微言
本文胡侃一下历史上最早的招商引资,作为一个本系列的开篇,共两篇此为第二篇,约2000字,阅读时间7分钟。
2、著名的“官山海”政策(续上篇)
“官山”即冶铁业的国家垄断性经营和铁器专卖的具体做法是,私人开矿冶炼进行生产,由政府和私人分成:“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即“铁作为原料,按重量给官府白拿三成,以充赋税。铁的制成品由官府统一收购,计算其所得利润,也以三成归官府。铁器全由官府通过所属的官贾销售,按户籍编制,供应给农家。售铁器时,销价适当增加,以代征税。如1根针加1钱,1把剪刀加6钱,1个铁耜加10钱,卖30根针或5把剪刀、3个铁耜,就等于收一个人的人头税。”“官山”的具体运营方式与“官海”相似,显然也是一种政府垄断性经营,政府所得也是一种垄断性利润。
本节大部分内容抄袭自《学习时报》刘玉峰先生文章——《管仲“官山海”政策简评》
“官山海”允许百姓参与到政府、国企垄断的行业中,对不便官采的矿山,允许私人承包,官民三七分成获利,这也就是我们说是招商引资的重大的开山之举。
二、招商引资的其他关键因素:
-
环境政策实施
管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很注重环境保护,倡导环保治国,称“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就是说不搞好环保不配做国家领导人。他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法律来保护山林河泽,规定只能限时、限量地使用自然资源,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开发,还要注重给予时间来让资源恢复。根据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提出了环保“四禁”概念。例如其中之“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就是春天不要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焚烧大沼泽,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管仲这种环保观,不只提出了环保问题,还考虑到了民生,并且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例如“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 -
职业人才储备
管仲对人才储备的来源也进行了安排,即四民分业(上文介绍过的士农工商分业)和子承父业,将士人安置在乡校学府里,把工匠安置在官府作坊里,把商人安置在市镇上,把农民安置在田野上。让士人集中而聚居,在乡校学府里士人就会探讨行“义”,行“孝悌”,敬君王,父兄的教导可以帮助晚辈更好成才,所以士人的子弟永远是士人。让工匠集中而聚居,子弟从小向大人学习依据不同节令从事不同生产,区别材料的优劣,权衡调度物使尽其用,择配好坏刚柔,所以工匠的子弟永远是工匠。让商人集中而聚居,子弟从小向大人学习根据季节变化,熟悉当地货物的供求,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化,或者担挑背提,或者驾驭牛马车辆,周游四方,以当地的所有,交换当地的所无,贱买贵卖。经商能力很快就可学程,所以商人的子弟永远是商人。让农民集中而聚居,子弟从小向大人学习根据农时的变化,权衡调度,尽其力于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冬寒时,清除枯草,整治田地,准备春耕。春耕时,深耕快播,等待春雨。雨水一下,挟持各种农具,从早到晚从事农作。子弟的农业技术也可以不经专门传授便能熟练,所以农民的子弟永远是农民。虽然子承父业有其严重得了历史局限性,但是对于职业人才的储备让有现实意义。 -
产业集群打造
这依然来自于四民分业而居,首先,同业人员的聚居为他们职务经验的相互交流提供了环境上的便利,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同业聚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使他们同样的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更大化,也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同业者聚居会使业务消息灵通,信息成本的降低,对商品生产与流通有很大的作用。在我国古代,信息不发达,同业聚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个弊端,所以,同业聚居对商品生产与流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同业者聚居容易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使人人能专心本职工作,从而保持了各个行业一定比例的劳动力,也有利于保持产业集群的稳定性。
最后,两千七百过年前的管仲,因其杰出的才能与成就被世人成为“千古一相”,通过丰富而鲜活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上最早的最完整的招商引资,从策划、准备、环境营造、实施、人才保证、环境保护、产业集群打造等多方面向我们进行了生动的展示,虽有其历史局限,但是也足以让我们慨叹,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2000多年前的经验和教训依然适用于今天!
管仲出身商业,后入政治,通过美国作为经济强国的优势地位,发动贸易战争,企图剥削和削弱别国而谋利,恰似今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如有时间,我们再胡侃一篇,看看其中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