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整理

2022-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弯静水流深
什么是整本书共读?怎么开展整本书共读?

      首先明确“共读”概念与“阅读”的概念稍有差别。阅读可以是私人化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家长的引导,推荐,根据自己的生命气质(例如有的孩子偏文科,喜欢文学性质的书籍,有的孩子偏理科,喜欢说理性质的书籍)等挑选适合自己的书。阅读可以极大的扩充孩子的知识量,现在除了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读的很多书,学校课程里的快乐读书吧也会推荐一些学生阅读书目,基本上要求学生自读,这些书是对教材有益的延伸,类似第二套大纲,继续深化对于课程大概念的理解,对于语文素养的综合体验。一般情况下,孩子们自读也会经历浪漫阶段(因为阅读任务而进行阅读,进而喜欢阅读)精确阶段(能结合教材内容梳理书籍相关结构,能画出相关内容梗概以及思维导图),综合应用阶段(作为教材的有力补充,毕竟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会有相关内容的考核)。那区别于阅读的共读有什么特点呢?

        从概念上来看,“共读”一般指亲子或者师生一起读书。而且书目的难度以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选择,而不是选择大人的书目。同样是读书,但是形式有变,多人参与,那共读要怎么组织呢?

        首先,老师选择共读书目是需要很谨慎的。第一,共读书目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例如小学低段,孩子刚入学,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有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孩子感觉到学校的美好,老师的善意,安全感,被关注等很多需求,就需要提供不同的绘本故事进行共读。而小学中段孩子的需求就不同了,他们已经很好的适应了学校生活,此时,他们需要了解攀比,虚荣,挫折等的概念,从很多困扰自己的生活问题中解脱出来。而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逐渐步入青春期,他们需要了解长大的秘密,怎么与异性朋友彼此欣赏,怎么树立自己的权威等,所以不同年龄段,孩子们共同的相似的需求是不同的。尤其共读必须选择经典,因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超越时代,经典书目的底层逻辑正是围绕儿童潜意识展开,值得反复咀嚼,并且能对儿童产生深远影响的。

      其次,既然要共读,那就也算是一种课程形式,共读是需要大家提前预习读呢?还是组织大家在课堂上一起读,总之,大家要对共读内容有统一的了解。老师呢?需要根据共读书目设计贴合儿童生活和生命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学习批注,学习围绕话题提问或者解决问题。共读可以是老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甚至可以演绎出来,多种形式呈现共读内容,共读书目内容一般是很耐人寻味的。因为经典一般有这个特点:儿童阅读经典,不觉其深,成人阅读经典,不觉其浅”,所以,围绕内容,做好共读准备。这也正是故事本身的魅力。

其三,围绕故事本身挖掘价值。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故事,我们甚至可以以鱼骨图,表格等形式梳理出故事梗概。接着,就主题探讨提出大问题,与儿童生命和生活相关联的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自我的问题,让儿童在思考中接纳自己,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其四,升华主题思想。孩子在共读过程中会被周围的小朋友和老师影响,本身隐藏着一种可能被理解,被看见的感觉。儿童阅读的心理预期是积极的,况且通过阅读,思考,儿童的思维高度也获得提升。儿童便可以实现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断完善这个自我,获得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