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答案已在心里
如果有天,可以让你选择,人生重来或继续,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最后,会是真情或假意......
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之后,对很多迷惑过的后来又奇妙地找到希望的答案的经历有着“大彻大悟”的感觉。带着对原著的尊重和喜欢,特意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版的《解忧杂货店》,虽然小说里的故事情节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但再看影片,内心仍然感触颇多。
尽管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和原著有些微差距,尽管电影的情节在有些地方的衔接上看起来有些生硬,温和的画面还是还原了对小说的想象,也更加清醒清晰地敲击着脑回路:解忧杂货店不仅仅是在为他人排忧解难,更多的也是一种互相支持,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的理解尊重,迷途中找寻方向时给予信仰的港湾。
梦想是坚持还是放弃,答案已在心里。
怀揣音乐梦想的秦朗,做了好多年的“北漂”,身边一起出来的一些朋友和同行已经开始出自己的唱片,开起来自己的演唱会,而自己仍旧看起来彷徨迷茫又一事无成的样子。
秦朗在一次次坚持和绝望中挣扎着,去录音棚录歌时,录音师的无端嘲弄和不尊重将秦朗内心对音乐的崇尚击打得破碎不堪,他停止演奏,停止了那些对他不屑、不尊重的人的挑剔,背上自己的吉他,愤然离去。
漫无目的游走的大街上,直到看到“无名杂货店”可以咨询烦恼的招牌,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和光芒。他把自己的烦恼投进了信箱里,也把自己对未知的答案投入到内心里。
从秦朗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很多人的影子,对远方理想的坚持,然而现实的囧怕却让我们有时迷茫又绝望,失去方向不知该往哪里走。
幸运的是秦朗的父亲理解并支持着自己的儿子坚持梦想,去闯出一片天地,尽管他自己身患重病,尽管儿子接了自己的班可以衣食无忧,更可以留守在自己的身旁。但坚强并一样执着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要求秦朗回到家乡,在其他亲属的质疑和责问中,秦朗的父亲鼓励儿子继续回到北京,坚持做自己的音乐,一定要成功,不成功就不要回来。
看到医院病床上虚弱的父亲,对儿子说出的铿锵有力的话语,秦朗重获信心。解忧杂货店的来信也鼓起他的勇气,继续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在纠结于放弃音乐回到家乡接班的徘徊里,秦朗的心里早已写下了答案,来自家人和解忧杂货店的支持不过是辅助剂,发挥一下神助攻的作用,助推他心无杂念信心十足走下去。
秦朗的父亲有着天底下大多数父亲的倔强、不屈,他是位看起来固执但是智慧的父亲,对儿子无限关爱却只是表现在简单的只言片语里,沉默而伟大的父爱看起来那么不经意,却似一股无形的力量,一直在陪伴着。
你的梦想,总有人给你希望,总有人在爱着你。
秦朗在名为“彩虹之家”的孤儿院里,阳光帅气又自信的秦朗温柔深情地为孩子们唱着自己写的歌——《重生》。意味着一段结束,意味着重新开始。
他的一生在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追逐,最后定格于自己的《重生》。为了救出被困在大火中的小女孩儿,后来的成了名的歌手张维维,秦朗被困在大火里,年轻的生命再未醒来。
张维维把他的歌《重生》唱火了,广为人知,那一刻仿佛看到秦朗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秦朗的父亲也一脸自豪地为秦朗鼓掌。
我们的明天就像一张白纸,地图在自己手里,有无限种可能去等着我们去描绘。
电影和小说一样,最后的结局是三个“小偷”把一张白纸投到“时光隧道”里,等他们走出店铺,去验证是否可以收到来信时,却惊喜地看到一张写满谜底和鼓励的信像是等待了许久正等他们打开,打开生活的新篇章。
回信中写道:“虽然现在是一张白纸很迷茫,但是白纸上有画出各种地图的可能和希望啊!”
白纸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心中有着一箩筐的想法、怀疑或者未知一样,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有无限种可以发挥的可能。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当我们无所适从地困惑着,没有方向就意味着有好多方向可以尝试,只要试着走出一条路,新的可能就会出现,答案也便看得见了。
最欣赏和触动的是片尾的一段话:在光怪陆离的城市拼尽全力,最难的却是不忘初心。遗憾不是年少时不能执笔,而是可以执笔,却回不去那时。现实与梦想的权衡,其实你早有决断,就请无所谓惧的向前吧。
我们渴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们希望能从别人身上看到相似的自己,我们甚至想象着能走一走别人的路子,那些妄想又不切实际的想法,连自己想想都觉不可能。
我们在迷茫又无助时会叹息: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或者如果可以怎样怎样就好了......不管是怎样的怎样,心中的谜团会打开,心中的答案也早已写好,别再说什么时机未到,现在就刚刚好,只需保持一定速度的步伐,向前走就好!
告诉你吧,我也曾面临这难题,而你现在看到的是谜底。
所以,别去质疑,也别去怀疑,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答案吧,有人会为你负重前行,有人会默默支持着你,而我们只需做的就是无惧无畏不回头去揭示自己的谜底,直到那一刻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