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婚姻育儿

宝宝成长记(二):长了翅膀的乳牙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21人  草根妈妈1
宝宝成长记(二):长了翅膀的乳牙
爱因斯坦曾说,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不是因为他的天赋多大,而是因为,他总是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

1岁多的宝宝别看她小,其实她已经开始探索神秘的世界了。

一次晚饭后,工作一天的婆婆坐在沙发上揉腿。小家伙先是盯着看,不禁嘴角上扬,而后跃跃欲试,两只小手贴着膝盖,一上一下轻轻地摩挲,身体有节奏地一起一落,边做边得意地笑,时而小手揉空,这一切对于她都是新鲜的玩意儿。往后,我们只要说小虎头儿揉揉腿,她就兴致勃勃地做起来。不仅给自己揉还给我们揉,那小手软绵绵的,真叫人回味无穷。

还有一次,我端着盆子在炕上洗衣服,小家伙看到了,瞅准目标,窸窸窣窣地窜到我跟前,怔怔地看着盆里,白色的泡沫和游动的衣服招引着她,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欣喜的光芒。随即,她的小手试探性的伸进盆里,刚要碰到泡沫,我吓唬她水烫,小心水烫。她嗖的一下收回手,警惕地看着盆子。我以为这下子她不敢动手了,乖乖地蹲在我跟前,手掌对手掌,轻轻地搓手,咿咿呀呀地叫起来,原来这是学我洗衣服。别说,还有模有样,趁我大笑的当口,她的手倏地伸进水里,仰头冲我咯咯咯地地笑出声来,好似在说:“嘎嘎嘎,我摸到水哩,凉爽爽哒。”

上面两种情况不知道宝妈们遇到过没有,如果遇到了宝妈们会怎么做?是积极地鼓励,还是厌烦地忽略、打击。

图侵权删

美国康奈尔心理学者迈克尔.古德斯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一群还未懂说话的婴儿以及他们的父母。实验中,实验人员让父母教婴儿们认识图片。经过观察发现,那些习惯给婴儿更多鼓励性呼应、即总是回应婴儿“咿咿呀呀”说话的父母,他们的宝宝辨认的图片更多。

因此实验人员认为,宝妈们可以在宝宝“咿呀”学语的时候给宝宝更多的回应,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一个孩子好奇心的大小,常常跟这个孩子婴儿期还未懂说话前,跟父母对他们的“咿呀”回应有重要的关系。那些忽视宝宝这一细节、不屑于回应婴儿“咿呀”学语父母,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

美国儿童认知心理学家文迪·奥斯托洛夫说,好奇心是每一位孩子先天具备的,遗憾的是常常在后天遭遇扼杀。所以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往往所剩无几。其实,宝宝不管是揉腿,还是学大人洗衣服,都是好奇心在捣鬼,她没见过这种东西,好奇我们在干什么,随后就去探索研究,直到明白了才善罢甘休。

研究表明孩子在1岁开始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就越来越强烈,好奇心是越来越重。每天会变着法折磨着大人们的神经,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1.让孩子多尝试

尝试得多,才会有疑问,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的沙发像床一样,宽大舒适,老公经常躺在上面看电视,玩具也整齐地排成一列睡在沙发上。小家伙想玩玩具,踮起脚尖,小手使劲往里探,可总是够不到,小小的表情苦不堪言,行动失败后,便开始对我软磨硬泡,一头栽进我怀里。当我把她抱上去,便开心的不得了,一会儿骑在她爸身上,一会儿把玩具洋洋洒洒扔得到处都是。

这段期间,她多次尝试自己上沙发,失败后,便琢磨着找一个垫脚的。我故意盘腿坐在地上,她一只脚蹬着我的腿,上半身向前倾,小屁股朝后撅,另一条腿跨上沙发边,身子用力向前挪动,一骨碌就坐上了沙发。经过多次探索,她可以自己踩着垫子上沙发了。没过几日,下沙发的本领也是杠杠滴。调转身子,两膝着床,一条腿试探性地着地,另一条腿也跟着着地。就这样,她还会从小卧室地炕上下来。有一次回她奶奶家,在一米多高的炕上,撅起小屁股准备下地玩去,我们没有制止,扶住她胳膊看她能怎么着,结果吊在半空中,我们轻轻松手,她两脚着地。出人意料的是,她不仅不害怕,而是乐呵呵地杵在原地,向我们示威,“看我会下地咯,”脸上荡漾着深深的微笑。

2.以热情积极的态度回应孩子各种咿咿呀呀的问题

有证据证明,常常能耐心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问题,即他们的好奇心会更大。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名人艾伯特·戈尔说过他小时候的一位小同学的故事。

那位同学在课堂上问了老师一些类似南美洲大陆跟非洲大陆是一体的“奇怪”问题(这其实是现在广泛被人接受的大陆漂移学说),但当时老师立即嘲讽那位孩子是“无稽之谈”,这位孩子不敢再问。艾伯特·戈尔遗憾地说,倘若当时老师以开放的态度面对那个孩子的奇怪问题,说不定就会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惜那个孩子后来走上了歪路,而那位嘲讽孩子的老师却成了政府部门的科学顾问。

父母是以嘲讽冷漠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还是以热情积极对待,不仅能影响孩子的好奇心,有时影响的还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3.为孩子的疑问插上神奇的想象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问伯伯:“伯伯,为什么我扔到天上的乳牙会掉到地上,而不会像小鸟那样在天上飞?”

伯伯:“你认为呢?”

小孩:“因为乳牙没有长翅膀。”

“不对,正确答案是重力。”从此,小孩常常会把重力挂嘴边,再也没有了“乳牙长翅膀”之类的“幼稚”话题。

儿童心理学者南希.劳里和戴维.约翰逊在2010年曾经有过“标准答案与好奇心”之类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强调标准答案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主动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可能性会变小,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母们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常常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好奇心研究专家伊恩.莱斯利认为,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会受到更多的青睐。

所以,父母不要忽视孩子在生活中的好奇心,更不要亲手扼杀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在未来能帮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缺乏了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后,父母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好奇心,让孩子保持对世界永不停息探索的热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