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去支教
这是我不能说不知道的第29篇文章
很好奇,你为什么选择要去支教?
自从决定支教后,这个问题常常会被问及。
我想了一下,我要好好思考思考,我要认真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不仅是我,所有支教的学生都应该先想清楚这个问题。
似乎,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说得出口的,看似能说服自己或旁人的答案才行。
怕回答的不好,没有人支持吗?怕不能很好的说服自己而失去勇气吗?怕说的太虚伪,被说的假大空吗?
不,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为什么去支教”的前世今生。
01
十年前有部电视剧叫《士兵突击》,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那时我不过十一二岁,却对这句话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和共鸣。
我们这一代,生于20世纪末,度过了千禧年,目睹了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爆发式的传播,在进入了青春期后越发敏感多思起来。做有意义的事,成了我的信仰。
15年我考入天津科技大学,也终于达到了成年的标准。我得到了更多机会去践行与检验这一信条。于是我竞选成为了班长,后来又加入了学生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像个“工作狂”,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参加、策划各种活动。前两年除了放假回家,我几乎没有怎么出过学校。密集的事务性的活动与平淡的日常工作也为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与进步。
我开始意识到即使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也有一万种活法。有人考试挂科、留级;有人不过大一大二就拿了国奖;有人沉溺于享乐与安逸;也有人志在四方,靠着假期兼职打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更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否定别人,承认价值观的多样性、认识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后来,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准毕业生,变成了一名“大四老学姐”,时光不止带来了年岁的增长,与时俱增的还有一种使命感:对这个学校的责任感、对这个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18年的时候很多伟人与世长辞,有人说: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你熟悉的一个个人都在离去,就像做好了交接仪式一样,他们把世界递到我们手上。我们也注定要接过接力棒,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孟子言人生有三大乐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对此我深以为然,综合上下,便有了此次支教的决定。也许我这辈子都写不出杜甫那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慈悲,也没法做到金庸笔下郭靖那般家国天下,更比不了孔孟那般的超然与仁义。但我知道,踏实下来做些有意义的事儿,真正为支教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是我现在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是很多年轻人能做的选择。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食品学院15级本科生李西西
02
四年前的九月,带着秋的内敛、蕴着秋的端庄;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向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齐聚在此。作为一个优质高中的考生,我觉得我的人生之路已经和别人拉开了距离。对于高考的失利,我久久不能自拔。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的人生之路是不是就这么完了,是不是再也没有了希望。
我不甘就此堕落。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我决心进入大学后好好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可能我不是最优秀的,可能在学习上我也不是最刻苦的,但我告诉自己无论做什么事,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他们含辛茹苦的付出就可以了。
就这样,进到学校后,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锻炼为人相处的方式,我先担任班委,后加入了社团管理中心。怀揣着学习的心,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一起为每次活动出策划案,又有幸加入化工学院学生会,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化工学生会是我的家,身为化工人,我需要为自己的家做点儿什么,一直认真、负责地完成学院的各项工作,就是这一点点的累积让我成长,是一次次的活动让我从懵懂无知蜕变为现在的稳重成熟。
我没有在迷茫中丢失自我,我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前进。终于,在三年后的九月。通过三年的孕育,梦想的果实开花了。我取得了我校推免研究生的资格,成功保送我校“2+3”辅导员。
我本以为我的大四会在毕设中收场,但是,支教文件却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的心情。身为一名学生党员,身为一名准辅导员,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有机会体验支教生活,同时我也很自豪能在最美的年纪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我看来,支教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促进了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架起了与边远地区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支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的体现。我们都是在人生之路上启程的人,一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也或者荆棘始终给你阻挡,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当我们回首时,这也是人生的一道风景,没有这些坎坷,我们又何谈成长,练就未来呢?所以人生就是要在磨练的伴随下,更好的提升自己。
毕业季,原谅我不能陪你们共同开展毕设,原谅我不能和你们一起拍毕业照,参加毕业典礼。你们也即将开始新的生活,但请你们保持勇往直前,因为在山的后面,不是枷锁,而是另一道风景。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在未来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化工学院15级本科生张奥
03
我来在新疆石河子,能参加此次支教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
在朋友家人听说我要去支教时都会问我为什么,其实自己到现在也无法很明确的回答。在未接到通知前,我从来没有过想要去支教的想法,由于时间紧急只有一天考虑的时间,我想在一开始是因为冲动。常说冲动是魔鬼,但经过这个决定我认为冲动给了我勇气和新的开始。
一开始朋友问我为什么时,我说如果不参加我不知道自己下半学期要做什么,不想下半学期在闲置中度过,喜欢被别人把事情时间帮自己安排满的感觉。朋友劝我说你也不是在师范学校,在专业上对你没有任何帮助,这样的几个月你不如去找个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要是想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也不必采用这种方式,她对我说了许多后,我当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第二天看到老师发有关支教活动的消息时,我还是会心动,就这样犹犹豫豫了一天,问了无数个人的意见后,我决定去,跟着自己内心的脚步走没有什么不对的。
没有人能预料选择那条路结果会更好,只要跟随自己的心走,勇气做铠甲,毅力当佩剑,总能走到罗马。
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与志愿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新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坑坑洼洼的黑板,尘土飞扬的小路,擦完黑板扬起的粉笔灰都是我儿时的记忆。渐渐的操场换成了塑胶的跑道,教室装上了投影仪,等等,学校的变化只是整个石城变化的一处。我想即将去的小学也会像我的小学那样,三个月能教的知识并不多,但我希望通过三个月的相处能给予他们鼓励,希望他们今后不仅是家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奉献者。最后,去支教的开始或许是因为自己,但我会在三个半月的时间中让它变化成更深层的原因。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食品学院15级本科生王梦琪
04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在读到王小波的这句话时,我曾反复思索我的奢望是什么,我很明确,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意愿去度过这一生。
在很多的“奢望”中,存有一朵名为“支教”的“云”。虽然我对人世有好多不懂,也会对未来充满迷茫。那时候,支教还只是愿望与幻想,它在我心中可能代表着一种情结,但当真的下定决心要去做的时候,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当我向学校递交了支教活动的报名表之后,我时常会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要去支教。我出生于一个缓慢安静的南方小镇,周遭环境中的人们都守着自己的舒适圈,交通的闭塞、知识的滞后、格局的狭隘、教育的不重视等问题,周而复始地沿袭父辈走过的路,永远沉浮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教导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做人永远不能停止学习。参与支教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坚信在此期间我能够收获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我有幸能成为知识与爱的传播者,即便是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我愿向父母对我的爱一样,倾其所有!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经管学院16级本科生周中莹
05
问过自己的最初的想法,既模糊又清晰,说不清楚也说不明白。因为在某一时刻他们可能影响过我——那群孩子。
现在当我静下心来,问问我自己为什么要去支教?想来也不是很难,因为那些孩子需要我们。
小的时候很多的不相信,看到电视里的山里的孩子,很多人是不相信他们的生活,不相信他们会为了一本书而去翻山越岭,也不觉得凌晨起来上学提着煤油灯的他们有多么的困难,直到我长大以后我才发现那些是真的存在过。甚至比我所想像的更加的困难。或许我从来体会不到这个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去支教,或许是为了锻炼自己,或许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也或许是去做孩子们的眼睛,带给他们更广阔的世界。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经管学院16级本科生李睿杰
06
支教名单公布后,我曾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支教。有想过很官方的回答,因为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有义务为祖国的建设,边疆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这个答案始终说服不了自己,太宏观了。
其实我对于支教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充满艺术气息的摄影作品以及各种报道大学生支教的新闻,人总是很奇怪的,这类东西经常性地出现在自己生活中时,就会选择性地无视。我从来没有仔细阅读过支教的新闻报道,甚至认为这只是一场秀,一场可以让人名利双收的秀。所以,真实地讲,得知支教通知后,我根本没有打算报名。但是可笑的是,我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看到周围同学都报名了,我也踩着截止时间交了报名表。
真正改变观念的就是正式的支教名单后,瞬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也特别认真地思索过,我该如何度过三个半月的支教生活。生活环境的好与差从来不在我的考量中,最担心的是我能尽到老师的职责吗。有些焦虑,有些担忧,有些害怕,有些迷茫,又有些期待、兴奋,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告诫自己,站在讲堂上的那一刻,就要对自己,对孩子们负责,努力地传输知识,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记得几年前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讲到《寒门再难出贵子》,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法在当今社会似乎行之无效,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努力也仅仅是努力了。支教,就是把我所学到的先进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小朋友,让他们知道社会的发展倾向,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也想要用心去温暖他们,告诉他们这个社会是善良美好的,不管生活如何苦,都要做一个温暖纯良的人。
这些话直白地有点过分,也不煽情,但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我一直都记得上级党组织谈话时的那句话——入党动机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支教亦是如此。可能很多人最初是被优惠的政策条件所吸引,但是我相信三个半月的支教生活结束后,他们会发现得到的精神力量远远大于物质,会用一生去回味,包括我。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经管学院16级本科生邵安青
07
小时候,“支教”在我脑海里仅仅是一个不知何意的、单薄的词汇,随着自己的成长和学识的增加,这个词才慢慢丰满起来,呈现出一个个脊梁挺拔而有血有肉的人。那个时候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
然而事与愿违,这二十几年一路走来读书、工作,平平淡淡,也从未和支教产生交集。本以为再没有机会参与支教活动,然而在科大读研给我了一次去实现这个心愿的机会,也算是命运的巧合。那么,我为什么去支教呢?
我的奶奶是一名乡村教师,从不满二十岁步入乡村小学到五十多岁退休,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十余年。奶奶说,她知道自己退休的时候正在教室里上课,当时自己也没有心理准备,一时还难以接受,所以还专门去问校长为什么让她退休。前段时间,国家给乡村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奶奶拿到证书的时候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不断地拿给我们看,嘴里重复着一句“我教了三十多年呢”。奶奶是骄傲的。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奶奶也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从最简单的启蒙知识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都是师承于她老人家。她对我的成长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记得在我来学校读研的前几天,爷爷奶奶把我叫到跟前,跟我说:“去学校里好好念书,等工作了就要好好地为国家做贡献。”可能在我们这一辈看来,这样的话讲出来有些“老土”,甚至是不可思议,但这是他们那一辈人用行动去贯彻一生的信仰。我想我也应该从中继承些什么。想想自己这二十几年好像也没有做过什么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想这次参加支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
虽然这次我不能像奶奶那样一生扎根乡村教育,三个半月的支教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很短暂,也不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变化,但是我们可以为他们带去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更多;可以尽可能多的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和人生的准则;可以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背景下尽力去缩小一点点差距。兴许我们某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在孩子心里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切都未可知……
在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中,主人公李宝库燃尽自己的生命,就为了让孩子们多学一点知识,让他们摆脱愚昧走出大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为孩子们讲解力学三定律。虽然我们做不到如此伟大,但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改变。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经管学院17级研究生冯鑫哲
08
姥爷年轻时在乌鲁木齐的农场里开过垦,在筑路队撒过汗,近几年他回忆那段经历终于不瞒家人了,他笑着说,他在那里曾有过一个心爱的姑娘。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做什么事总想着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做过后会有什么意义。其实事在人为,任何事有没有意义其实并没什么重要,如果做之前打着算盘珠计较得失,还没做到就已经身心俱疲了。姥爷年轻的时候去到那一无所有的地方,从没想过那里可以带给他什么,他却在那陌生贫瘠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一腔热血,无意间收获了那碧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还有懵懂的爱情。我想去那里,像许许多多像我姥爷那样的前辈一样,为国家、为社会、为孩子们做些事,正好我还年轻,正好它需要我!
03年,诗人马华在三十岁的时候放弃京津冀的繁华,打着周游世界的幌子只身去了云南省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支教,梅里雪山,多么飘逸的名字,却是极其贫困的地方。许多故事总是开头美好,结局潦草,04年6月马华因车祸坠入澜沧江,失踪。他的诗《在变老之前》让我读懂了他的心境,“日子在街头一掠,手就抖起来”,我想自由应是他选择在变老之前远去的原因吧。
这次支教,好像是第一次我独自做决定,回顾过去,所以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上学、考试、考学、上学,临近毕业我第一次感到作为一名成年人的欣喜和慌张——可以自己选择却没有人同我一起承担风险。支教,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是自由的,做完这个决定我知道自己将承担许多责任,我也会认真履行,表面上看好像是失去了自由,其实并不是。
沉迷游戏,纵情享乐,个人主义是许多人信奉的自由,在实则是被私欲自大封闭了自我,真正的自由是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肩负起应的职责。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食品学院15级本科生史苞蒂
09
从决定去支教的那一刻到现在都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支教,对我来说,成全自己恐怕是最完美的答案。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无疑大学四年已经过半有余,回想一下我大学的时光,我觉得基本上什么都经历过,却又觉得还缺些什么。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我曾徘徊,顾此失彼,在学业和社团两者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可我觉得我在剩余的大学时光里还能给自己留下些什么,也许还能遇见许多有趣的灵魂。在担任18级班助期间,我看见大一新生初入校园的时候,这种欲望更加强烈,羡慕他们的大学时光刚刚开始,羡慕他们未来一切的可能性,所以,我希望去帮助那些孩子!
与其说,支教是成全自己内心的渴望,那无意中完成父母的小心愿也是极好的。很开心这次支教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家人一直希望我成为一名老师,也算是完成他们小小的心愿。为大国、为小家,我义不容辞!
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世间百态,希望自己在支教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经管学院16级本科生李晴
10
提到“支教”这个词,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小学、初中的走廊里总是挂着一幅手握铅笔头、蓬乱的头发下面是一双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的小女孩照片。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在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过着和我天壤之别的生活,随着我不断的长大也慢慢接触到了支教这个词语,这些记忆碎片才慢慢的被拼凑成一个完整而温暖的画面。
我们都知道教育资源不公对偏远地区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那些孩子人生的可能性很窄,绝大部分的孩子面对的是眼界狭窄,机会稀少,很多孩子可能初中毕业了就远走他乡,面对的就是冰冷的工厂、小作坊。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好好想想人生的意义,没来得及好好想想自己内心的追求,自己真的喜欢什么,就守在了流水线上,困在了小作坊的缝纫机旁。
不只是中国,甚至全世界有无数地方存在着生活、教育不公平的地方。而我们可能可以做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是这样我们想要帮助这些孩子改变的劲头和信念也不能松懈。就像作为一名军人,无论是和平年代的守卫站岗还是各种演习时的全力以赴,我们的信念是坚定的、是不可以动摇的。
2013年大学毕业的我就成为了一名中国武警,这个身份教会我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要有精神之“钙”的理想信念以及“以身许国”的担当。这个身份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是很大的,或许当兵之前的我对支教的重点都是在别人身上,觉得支教的人很厉害、很有魄力、我很支持这种做法等等,但是现在我的重点是我可以为支教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思想重心的转变或许是我这次想要去支教并且义无反顾去支教最重要的因素。
当然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经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世界万物,变化不断,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无不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可是无奈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每发生一件事情都为整个人生的画卷添上一笔,而我也相信支教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也特别想让自己去了解那些我未曾经历的,但这不是冒险,而是一场关于心愿的旅程。我将尽自己所能,去教那些淳朴善良的孩子们,带着他们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若能影响一点点孩子们,我也心满意足。
如今,29岁的我决定参加学校支教的活动,我可能是年龄最大的,我的同龄人基本都已结婚,在工作中也已经成为骨干,为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努力 。但是我认为精神丰富才是人生最宝贵的,比如体工队的训练、当兵入伍这些都是同龄人很难有的经历,所以这次支教活动的经历也是我非常看重的。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支教,一方面磨练意志,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形成镜子效应,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支教中的心得体会甚至会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在支教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价值观。另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的颁奖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我愿成为像徐本禹那样伟大教育者!
我愿为支教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
我愿以我军人的身份向我党宣誓,坚决完成任务!!!
——远方的小朋友你好!我是经管学院17级研究生王子杰
11
如果你耐心听完上面的故事,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支教了!
更多辅导员和学生的故事尽在,公众号:我不能说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