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有声散文人物

石评梅和她的红叶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17人  芬兰墨轩

音频中的红叶来自北京西山,承载了民国才女石评梅的爱情。

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初恋受挫后,抱定独身主义,暗暗决定独身终老,除了爱情她觉得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此时,那个热情正直并且坚定的男子——高君宇对于石评梅从小心翼翼地试探发展到深情表白。

绝大多数时候他是个忙碌的革命者:他是共产党的开拓者,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他是孙中山的秘书,也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媒人。

“革命者和恋爱没有矛盾”,周恩来的这番话是说高君宇的。

高君宇送给石评梅的,既有附着子弹壳的象牙戒指,也有平凡的北京西山红叶。

某天夜里,石评梅收到一封信,里面一张白纸中夹着一片红叶,红叶上有两行诗: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表白优雅含蓄——石评梅早就在和高君宇的交往中感受到了他的款款深情。奈何情伤痕迹犹在,她独身主义的信念驱动她在红叶的背面写下来一句话,同一张纸包好,放进信封寄回给高君宇。

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高君宇将爱保持在“冰雪友谊”的范围,他说:

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就在石评梅戴上了他送的象征爱情忠贞的象牙戒指后,高君宇患病动手术的第二天轰然长逝。

整理遗物时,石评梅又一次发现了被小心翼翼保存的那片红叶——此时红叶已经有了裂痕。

拒绝高君宇让石评梅悔断肠。她把他的诗刻在墓碑上: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她把泪水洒在高君宇的墓畔,为他写下《墓畔悲歌》,这不够,她要去天天看他,一直到流干了眼泪。三年后,年仅26岁的石评梅悲伤过度,在哀泣中结束了短短的一生。终于,藩篱不再,他们合葬在了陶然亭公园。

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写过两篇跟红叶有关的文章,一篇是散文,另一篇是诗歌,音频中为您朗诵的就是这首诗歌——雁儿啊,永不衔一片红叶再回来。

几句闲话:

知道这段凄美的爱情是还在上学的时候,当时收音机里有小说连播《石评梅传》。感动不已,后来还专门找来了小说来读。

话说当时正值青春年少,肤浅无比,以为凑够了风花雪月便是风雅。

那年同学国庆节要回北京老家,计划爬香山。我就问她能不能帮我带回来一片香山红叶。假期过后,我还真的得到了一片香山红叶——塑封的。我哑然。

那片红叶于石评梅是爱情的象征,于我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今晨得知又一位长辈去了,如鲠在喉,即便对着手机屏幕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录一首小诗,聊表心意吧。逝者已矣,生者珍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