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UX 姚梓鹏:资本寒冬下我开了一家设计公司 | 点评家
就在去年年底,王兴还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们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就在最近,美团点评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遥远的2000年,那一年的4月至7月间,新浪、网易、搜狐也是一番仓促IPO,掀起了中国互联网第一波上市潮。而就在之后不久,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寒冬。
历史演进的过程往往是循环往复的,总是又回到上一个节点,只不过比此前高出了一点。2018年与2000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恰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又一次站上了某个历史的节点?
最近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滴滴、锤子、美团等众多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传出了裁员消息。好像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进入了寒冬。据爆料,在18年底这波裁员行情里面,大部分企业都不好受。
这不止是互联网企业被波及,其实从16年开始实体行业都已经开始倒闭关厂了,但是因为互联网的特殊性,导致了更多的自媒体和新闻才把18年的裁员风波给报道出来。
“对不起你被裁员了,请在今天之内将所有工作交接完毕,明天你就不用来了。”在国内某知名网站上,网友“羊毛库”去年底这样写道,而在突然收到裁员通知前,他才将开发完的第一版产品的内测版发到项目群里,让大家评测。
在成都,某互联网企业的一名车辆评估师也是如此。早上正常去上班,结果手机一登录内部系统,账号密码全部失效,其他同事也登录失败。紧接着,主管直接公布公司原地解散,全城一百多号人,经理以下职位的人全部瞬间被裁。
据某网站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年底至今,已有数十家知名电商互联网公司传出类似裁员消息。此前,网络上已经广为流传着一张2019年初各大互联网公司裁员图,让人咋舌。
在资本寒冬下,获得投资的概率更低,对企业自主盈利能力要求更高,而且需要更好地商业模式。如果在这个时候还选择创业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很大的现金流。
ECOUX 一口创意是一家以设计为驱动的创新型用户体验咨询公司,这次点评家特地采访到一口创意的 CEO 姚梓鹏。以下为采访实录:
我算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从学校出来后就跟一些同学开始创业,大一的时候就在做工作室,然后开始慢慢地接一些项目,也很感恩当时的负责老师给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后来就在学校里开始组建一个初步的团队,当时没想太多,也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产品。当时还做了一个蓝牙控制的 app 等等。
快到毕业的时候就面临着进入社会的事情,需要决定团队是继续下去成立一家公司还是各自出去找工作,后面还是决定继续下去,所以就有了第一家公司。我记得当时第一家公司接了某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设计项目,姑且将这个公司称为 W ,然后我被邀请到 W 公司中入驻跟进和负责整个设计项目,那个项目可以说是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当时公司重金聘请了另一名设计师一起负责,那名设计师看到这个项目后觉得太过于庞大,压力非常大,他就走了。
最后就剩我和同事两个人在做这个项目,想着对客户负责,就慢慢地尽量把每件事情做好,最终艰辛的把整个项目 Over 了,W 公司内部也是非常认可,为 W 公司后来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不小的价值。有了这个项目后就慢慢接触到了一些大客户,像顺丰、蒙牛、华润等等,一步步地在发展。
不过因为第一家公司的发展方向跟自己的发展方向还是有点不同,所以我在第一家公司呆了 3-4 年的样子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跳出来开了一家设计咨询公司,也感谢第一家公司的那段经历可让我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全局化的去思考问题。
在跳出来创业后觉得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可能之前是管理着设计部门,没有考虑市场什么的,但是当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的时候就需要思考怎么把市场打开。可能也是我个人性格的一些原因,前期相对来说比较艰难,不过现在也是在慢慢学怎么谈生意,做生意。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一个公司连前期都无法活下来,那更别说后面的理想。
在这快一年的时间里,其实公司内部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开始创业后,慢慢发现其实不是市场多难开拓,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团队相信我们的实力。但是可能因为大家都是 90 后,想法都比较多,在业务量慢慢提升后,内部出现了比较大的矛盾,甚至出现了些隔阂。
那时候我就意识到了问题,就把大家约一块,即使客户的业务再急也先放一放,把内部的东西沟通完再去搞。就这样聊了几个晚上,把大家心里的疙瘩给解掉了。怎么说呢,大家一起创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缺点,如何将大家的心连在一起真的很重要。所以我当时就觉得遇到的问题很严重,才会即使将项目进度延后都要解决内部问题。
自己开了公司后,才发现市场的开拓真的不难,只要慢慢做,认真做也能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忽略了一些大家的想法,其他人可能不一定能跟你一样站在一个公司层面上去思考问题,那么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认知,导致了一些误解。
我们最开始的运营资金是自己在另一家(姑且称为 B)知名的地产公司做了一个项目,给自己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才想着开一家公司的。不过大家在发展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多多少少投了一部分。目前已经做到盈亏平衡了。前期的时候都没想过赚钱,只想着把客户服务好,宁愿少赚点甚至不赚钱都要把事情做好。在初期阶段也是积累了不少客户。
说到今年的资本寒冬,我个人感觉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在资本寒冬下我们的业务量反而在快速增长的。我感觉虽然业界都在说资本寒冬、很多公司倒闭,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是个突破口,毕竟创业什么时候都是逆风而行。
如果我赶在一个好的时候,风口上的猪都能飞,那么我就会非常飘,可能什么都还不完善的时候就得到一笔钱,那么我在不懂得公司整体运营的时候就去做就会摔得很惨。反而在这样的寒冬下,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下,无论对公司也好,对我们个人也好,是个磨练自己的好机会。
目前市面上同类的公司还是很多的,我觉得自己公司跟其它的最大区别是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将设计的效率提到非常非常高。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
如果我有朋友或者是设计师来问我是否应该给去创业的话,我觉得很多时候创业是看你敢不敢踏出那一步,我自己觉得我出来创业后,思考很多东西就不再是那么局限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我觉得还有资本去试错、去尝试。如果我的朋友跟我一样处于这个年龄段,我会赞成他去创业,不过如果他有完整的家庭啊或者有很多需要照顾的话,我会建议他慎重考虑。
我希望公司,除了是个好的设计咨询公司,还要能够建立起一个有影响力、资源集中的平台。比如说可能把很多甲方和乙方集中起来,创造更多价值。不过目前还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