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文/杨芝兰
杜威说:“儿童的生活是琐碎和粗糙的,他们总是在意自己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暂时的构成整个宇宙,但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在于惊人的速度消失和重新组合。”
时间就是一个流动的场,让儿童有更多的存活和跃动。
记忆中有这样一个孩子,我从一年级开始带他,他的个子高高的,浓眉大眼的,他不爱说话,跟同龄人相比,他的言语间透露出无比稚嫩的语气。他说话的语速很慢,他的理解力也会比周边孩子慢一丢丢,但是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遇事不慌。背书时,别人都背完了,他还在一字一句地逐一背诵;写作业时,别人都出去玩半天了,他依旧坐在座位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一心写好字;考试时,别的同学卷子都做完了,他的还有一半题目未动,而他依旧一笔一画认真书写,毫不含糊。他的学习程度在班里属于后进生,但当时就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跟同学们说:不用催他,让他慢慢写......再后来有一次在校园里碰到这届孩子,我问起他的情况,他们快语回答:他已经不属于后进生了,他现在可是班里的好学生嘞。
我浅然一笑,他有这样的成绩不足为奇,因为他体内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再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主人公是一名胖的可爱的男生,他的水平在班里同样是后进生的位置。平日里他给我的印象是爱偷懒,作业能拖就拖。但你经常“揪”着点儿,表现也还尚可。上周轮到我们班同学做执勤生,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异常兴奋,所以我就跟他们约定根据班级积分择优录取。我们班的积分制度相当民主,每一项都是它们在班里举手表决通过的。那一周大家都很努力,即使课间活动时还有很多同学在努力拼积分。很快到了周五,由班长负责统计执勤生入选名单,除了有两个不爱说话的女生出乎意料入选外,其余的人也都在意料之中。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就在放学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老师,杜同学哭了。我循声望去,可不是,一个胖的可爱的男生眼睛里含着泪花。不可能啊,刚放学不可能有人欺负他呀。只见他抬起头来,用噙着泪花的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执勤生我没有入选。
啊,原来他也很在意做执勤生!这次的他没有入选,谁能说他以后不能呢?还有那两名平日沉默不语的女生,她们的入选同样让同学们惊诧。然而她们的入选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她们有着踏实和勤奋的特点。
康德说: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与成人相比,生气勃勃的儿童的可能性更丰富,更生动,更巨大。程老师在《儿童立场》中认为教育就是要向可能性的敞开和开发,可能性的认同不仅拓展了教育研究的新视野,还给教育提供了不少的课题研究,而教师就是儿童可能性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每一个儿童当做自己的课题来研究。让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成为行动研究者,去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去拓展儿童的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