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现在的家庭教育,真是进入了一个怪圈,真不知道一些家长怎么想的。这不,我们班小欣还没来上学。
小欣是个女孩,是暑假分班时我班前十的学生,大高个,因略卷曲而并不顺滑的长发天天疏成松松的马尾。上课她一直不积极,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倒是很喜欢和同桌说悄悄话。一节课下来,估计她小声说的话绝不少于老师一节课说的话。虽然她在我班是前十的学生,但成绩并不是很出色,从最后一篇作文中,我看出,她课余肯定在读青春网络小说,看来真是个大姑娘了,心智比其他孩子确实成熟不少。只是,她不太会讲公共卫生——她课桌一边始终挂着一个方便袋,上课时她常常一口口直接往袋子里吐痰。从上一周我才知道,她原来有那么强的自主思想。
为了迎接区抽考,上一个周末,我们开始上网课。上完周六周日两天的网课后,小欣周一没来上学。班主任告诉我,小欣很抗拒周末上网课,不好好写作业,她爸把她作业撕了,结果,把小欣惹着了,说啥也不来上学了。于是她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说先让小欣在家待几天,现在依着孩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就这样,上周一周小欣都没来学校上学,这个周末的两天网课小欣也没上。昨天和今天,她依然没来上学。
明天就考试了。虽说这次考试,区里说不算抽考,各自在本校监考,但还是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然后扫描后统一到区里阅卷,只是不明着排名而已。区里不给排名,但是学校领导说了,这次考试就是六年级的期末考试,学校会拿这个成绩给自己学校老师排名算考核。去年抽考时,只要不参加考试的学生,都给按零分算,哪怕生病住院。像小欣这种无缘无故不来上学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班已经有一个生病动了手术的、一个长期不来的了,若再加上小欣,那就是三个零分。任凭老师多大能耐,考核也搁不住三个零分往下拽,所以班主任很着急。
中午,班主任对我说,上午她给小欣的妈妈发信息了,请求小欣明天来考试,她妈妈说问问小欣再说。班主任让小欣回信息,但是半天过去了,小欣始终没回复任何消息。班主任跟我说,要不到晚上她去小欣家家访,再动员一番,并问我这样腆着脸去动员学生会不会不好。我没说赞成,只是觉得这样做我们老师就更半点尊严都没有了。
下午第三节课前,班主任告诉我说,她给小欣的妈妈打了电话,小欣的妈妈说,小欣倒是准备明天来考试了,但是她(小欣的妈妈)打听了一下,了解到明天的考试既然不是真正的区抽考,她(小欣妈妈)决定不让小欣来学校考试了,她要带小欣出去旅游。班主任想和小欣说几句话,但是小欣的妈妈说小欣在忙着看视频。对小欣和她家长的做法,班主任感觉很无语。我也觉得这家教育孩子还真是奇怪,明明管不了孩子,还非得发脾气管管,结果管出孩子的脾气来了,又一味惯着。孩子想来考试了,家长却觉得不是区里抽考不用参加。班主任想和孩子聊聊,却因为孩子在刷视频而家长不敢问。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这么任性吗?
我真的无法理解、也无法评价家长的做法。孩子的心思他们真正懂吗?孩子的行为他们真正知道吗?为什么不会引导就管,管不了就惯呢?
小欣的任性,我觉得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说到这家庭教育,我又想起以前的小Z和小M。
小Z是个男生,长得浓眉大眼,胖乎乎的,很敦实。他爱吃。老师上课提问问题,他都悄悄用各种吃食来回答。和同学聊天,真的是三句话不离吃,很喜感。只是这孩子很有些不好的习惯:炫富,骂人,打女生。有一次,为了点小事和女生吵起来了,他顺手就去抓女生,薅住女生的头发不撒手,给那个小女生薅下来一小绺头发,把女生打哭了。这种行为实在有点恶劣,于是班主任叫小Z家长来校。小Z妈妈是很漂亮的一位年轻妈妈,来校后,听了她儿子的恶劣行为,也觉得这行为不够好,于是在办公室和老师一起教育起儿子,训斥了儿子。小Z在老师的妈妈的教育下,似乎认识到了错误,给女孩道了歉。正当老师要让小Z回教室时,小Z的妈妈赶紧叫住了儿子,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个拥抱,顿时让小Z喜笑颜开,然后高高兴兴离开了。
看到那种情景,老师们都很吃惊。小Z的妈妈说,孩子犯了错,他们家一直就是教育之后再给孩子安抚,让孩子知道家长很爱他。
多么现代化的家庭教育!可是,不能过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确实改正错误之后再拥抱鼓励吗?刚刚严厉批评教育完接着拥抱,到底是鼓励孩子什么呢?
当然,这样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式并没有改变小Z的诸多不好做法,后来的他依然那样。
思想新潮的家长不光小Z的妈妈,小M的妈妈也一样。
小M曾是我班的一个女孩,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皮肤白皙,长得挺好看的一个孩子,只是心不在学习上。女孩上学,只要没有重大活动从不穿校服。她的衣服很新潮,不管褂子还是裤,经常这里飘着一根带子,那里耷拉着一根绳子,身上整天提溜啷当的。她的长发疏成高马尾,两边却又偏偏各留出一绺长发不扎起来,发型就像武侠片里的女侠。多少次,我和班主任都见过小M在校外单独和男孩在一起。为此,班主任约小M的妈妈到校来聊聊孩子的情况。见到小M的妈妈,我们发现这位家长也是很在意外表的人。和她谈起孩子情况,她说她知道,说她还时不常问问女儿是否教男朋友了,以此诈女儿的想法,她说她对女儿很放心。小M的家长很明显没明白班主任的意思。看到这样,班主任也不再多说,该给家长提醒的做到了,就行了,至于孩子怎么发展,还得看家长。
其实哪一级孩子都问题多多。但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我一直都清楚地感受到,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几乎打着每个家庭的烙印。小欣,小Z,小M……正是这样啊!
作为老师,我们无力影响家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