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妙用分享

2019-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淳爱生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身体疲倦的时候,我们会打哈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叹息……孩子最喜欢发出这种自然之音(所谓自然音,就是我们身体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比如欢笑、痛哭、呻吟、号啕、尖叫、叹息、哈欠、口哨、哼哼声等。),甚至经常发出许多根本谈不上是音节的声音,这些声音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没有任何情感和思想的含义,但却是人类祖先们经常使用的一些语言片段,它们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

这些声音与生俱来,我们出于本能不断地使用它们,以此来刺/激身体的穴位、疏通经络,释放人体内部情绪的压力。这也是内在调音的过程。调音不是唱诵和唱歌,是在呼气中创造一个长音,帮助身体与健康的震频共振。

振动频率与健康的关系,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知道怎么用频率/声音来促进健康。像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声音与人体的关系:“五脏有声,声各有音。人有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声音相和则无病”。意思是五脏各有它的频率,一旦器官或系统失衡,震动频率不对,声音就会开始走音。这就是中医在号脉时感受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检查病人的身体状态。

古人认为“乐先药后”是指身体不适时,先不急着找医生,吃药,而是先听一段音乐。通过音乐共振,调音的原理,让失衡,走音的器官系统回来它该有的频率,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给大家分享莎拉·沃维克老师的一个调音练习,亲测有效。通过颂钵的声音带我们觉知当下,我们可以尝试用“u"(呜)这个声音来开始调音,嘴巴像碗一样,这个声音不需要我们花很大的力气来发出,是一个非常自然,轻柔的声音,就像我们内在声音,让声音进入身体里,而不仅仅是通过喉轮和嘴巴来发出。如果你想更清晰地感受到震频跟自己的声音,可以把双手放在耳后,呈回音壁功能,或者尝试在一个比较密闭的空间,或是前面有一堵墙的地方练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