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巨人?——《巨人的陨落》读后感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一战是由萨拉热窝事件的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引发。当时的奥匈帝国要求塞尔维亚给予赔偿,条款较为苛刻,俄国作为塞尔维亚背后的支持者,做好了随时发动战争的准备。奥匈帝国心有余悸,而背后的德国又给它撑腰,随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因为普法战争的阴影自然是和俄国站在一个战线上,英国内心是希望战争爆发,但是又为了避免好战的名声,期初宣布中立,后来战争爆发后,与法国、俄国站在一条战线上成了协约国。德国、奥匈帝国是同盟国。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在1914年7月爆发,历经四年鏖战,1918年11月以同盟国战败结束,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看到很多平台上都在推荐这个大部头,心痒难耐,买来一读。没想到是一部战争史,其实自己对于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为了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情节,专门去研究了一番一战史,了解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这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做一部正史。全书共有120多个人物出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国,其中22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从刚满13周岁的少年矿工比利•威廉姆斯第一次下矿井工作开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反映出1911年6月到1924年1月那段云诡波谲的历史。
肯福莱特通过五个不同家庭之下的轮流切换,让读者看到每一个人的破茧成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的人生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
1. 英国阿伯罗温镇的威廉姆斯矿工家庭
这是一个可圈可点的敢于发声、敢于引领变革的家庭。父亲是矿井的工会主席,代表普通矿工向董事会争取权益。整个故事以13岁的比利下矿井开始讲述,13岁的比利靠着耶稣的庇佑度过难关,后来战争的爆发,因为和父亲的不和,主动要求参战,父亲的服软哀求并没有让他改变心意。16岁的比利走上战场,几经生死,利用自己的智慧与机变活了下来,但是骨子里有着父亲的基因就注定自己不会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年轻人,自己的不逊以及和菲茨的针锋相对让自己落狱十年,最后在姐姐艾瑟尔的努力之下,减刑出狱并与两个孩子的母亲米尔德里德结婚,回到阿伯罗温小镇继续做矿工。他说:“战争改变了我们所有人。我记得人们曾经习惯说是上帝派富人在这个地球上通知我们这些等级低下的人。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应该控制它,就像布尔什维克接管俄国,社会民主党接管德国。”1924年1月以压倒性优势成为阿伯罗温镇工党议员。
艾瑟尔•威廉姆斯,比利的姐姐,菲茨伯爵的情妇,伯尼的合法妻子,英国工党首届女议员。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十分独立、民主、自由、坚强,一开始与茉黛女勋爵一起工作,为广大女性争取权益 。后来因为女性选举权的年龄问题,和茉黛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但是一直从事女性权益维护工作,并与丈夫伯尼一起努力,最终成为了不起的女议员。故事最后艾瑟尔带着儿子劳埃德与菲茨和儿子劳埃德在楼梯上相遇,经历过背叛、冷漠、战争,艾瑟尔没有给菲茨让道,反而是菲茨和儿子为情妇和私生子让道,这就是巨人的陨落,黎明的开始吧。
2. 英国老牌贵族菲茨赫伯特家族
菲茨家族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整本书很多情节是以菲茨伯爵的描述展开的。菲茨父辈十分出色,所以菲茨伯爵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不比父辈差。娶了俄国的碧公主为妻,可是碧公主除了漂亮之外,尖酸刻薄、苛待下人,对待丈夫冷漠傲娇,实在不是一位良妻。所以才有了菲茨和艾瑟尔在栀子花房间的缠绵悱恻,并产下私生子劳埃德。但是菲茨的本性自私、冷漠、傲慢是根深蒂固的,得知艾瑟尔怀孕后用尽办法使她离开庄园,所以到最后劳埃德对于整个菲茨家族都是个秘密。碧公主的哥哥安德烈王子,在战争中受伤,并且因为一系列过激行为被俄国农民杀害。而这兄妹俩,正是俄国别斯科夫兄弟的杀父仇人,整个故事中无数次的相遇,格雷戈里无数次想杀了他的仇人。
不得不提的是菲茨的妹妹茉黛女勋爵,她是一位在那个时代的贵族圈少有的存在,独立、开化、崇尚自由,为了女性的独立自由权利奔走呼号,为了和德国情报人员沃尔特的爱情,放弃了一切,最终和沃尔特一家在德国过上了平淡的中产阶级生活。
3. 普鲁士时期就声名显赫的冯•乌尔里希家族
冯•乌尔里希家族在德国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沃尔特的父亲奥托在一战时期对于德皇也是十分重要的臣子。但是奥托本人却是个老顽固--“他信奉君主制,对普鲁士军事传统情有独钟”;“他刻板冷酷,从不轻易妥协。而且他肚量小,思想过时,不讲道理,还坚持不肯改掉这些毛病,冥顽不灵,却还沾沾自喜,这些都让沃尔特烦恼。”而正是弥漫在整个欧洲的父辈的愚蠢,最终导致了索姆河的大屠杀。沃尔特谦虚严谨、客观务实、热爱和平、对感情忠贞。战争期间沃尔特在德国战场上做情报工作,也曾冲锋陷阵,体验过死亡带来的威胁,惧怕过炮弹的轰鸣。历时四年的战争没有割舍掉对茉黛的浓浓爱意,战火没有焚烧掉对于茉黛的思念,最后因为茉黛的英国身份,不得不全家放弃高位,做了中产阶级,但是他们的每一次拥抱都充满温度与爱意。
4. 俄国穷困潦倒的别斯科夫兄弟
最最可怜的两兄弟,没有父母,哥哥格雷戈里如兄如父抚养着弟弟列夫,生活在十分狭小的房间里,挤在一张小床上,受着沙皇暴政的压迫。最大的目标就是攒够钱偷渡到美国那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过上幸福的日子。却因为弟弟的放荡与不靠谱,彻底击碎了哥哥的美国梦,机会给了弟弟列夫。而格雷戈里还要面对让自己心动的弟媳卡捷琳娜以及肚子里的侄子。一贯隐忍的格雷戈里,细心的照顾着卡捷琳娜,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生存与卡捷琳娜结婚,但直至自己上战场也没有跨越自己的底线,他爱他的弟弟。经历过生死,依靠自己的智慧,格雷戈里失去了门牙,失去了大半个耳朵,还好存活了下来。再次见到卡捷琳娜的时候,他再也不想压抑自己的感情,他知道在战争面前爱这种东西太过奢侈,不容退却。格雷戈里在那个时代里是正直、机智、有政治敏感度的,上级让他带着自己的队伍向俄国民众开枪,他始终没有下令,反而因为长久的压抑奋起反抗,发动革命,成为十月革命的领军人物。后来积极围绕在列宁周围,开展革命,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人物。这是一个从平民中脱颖而出的革命党人,是一个历经艰难困苦带领民众走向光明的伟大的机械厂工人。
他那不靠谱的弟弟列夫,是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的俊美少年。在俄国的时候靠坑蒙拐骗度日,完全没有哥哥身上的踏实勤奋。后来因为误杀,不得不抢了哥哥偷渡到美国的机会,遗弃了卡捷琳娜和自己的孩子。没想到负责偷渡的维亚洛夫家族把他们扔在了半路叫做加地夫的地方。靠自己的投机取巧,好不容易到了美国,机缘巧合认识了约瑟夫•维亚洛夫,成为约瑟夫的司机。依靠自己的帅气外表,和约瑟夫的女儿奥加尔上了床并有了孩子。婚后的列夫并不安分,屡次出轨,与妻子、岳父闹不和,最后失手杀死了岳父,而列夫巧舌如簧告诉妻子形势的严峻,最终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留在美国继承了维亚洛夫家族产业。
5. 美国的政治精英杜瓦家族
杜瓦家族以格斯•杜瓦在泰-格温小镇菲茨伯爵宴请英国首相第一次出场。这个法律系的高材生,出身高贵,毕业后活跃在贵族社交圈内,回国后担任伍德•威尔逊总统的助手,成为一名外交官。26岁仍然没有结婚生子,父母十分焦急。后来在一次社交场合认识了因为走私发家的俄裔美国人奥加尔•维亚洛夫,爱上了这个漂亮的“贵族女孩”,并许下婚约。谁料,贵族女孩内心充满了不羁与疯狂,与偷渡而来的俄国司机列夫别斯科夫有了私情。杜瓦庆幸自己没有和奥加尔结婚,随后一心扑在工作上。战争的后半段美国参战,在整个情报工作过程中,格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证明自己这个贵族也是可以和平民一样上战场为国家牺牲,格斯义无反顾的报名参战。最让人震撼的还是格斯与罗莎的爱情。罗莎这个矮小的独眼女记者,个人魅力不断的吸引着格斯,一次次的接触让格斯的情感难以自抑。而且整个杜瓦家族对于罗莎的接纳程度大大超出我的预期,十分开明,铸就了这对幸福的夫妇。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
关于一战为什么打起来这件事情其实今天的我们是无法理解的。相信当时的很多人也是无法理解的,包括沃尔特在内,他都无法理解父亲这些主战派的想法。极大部分人是主张和平的,但是总有人有野心,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有的只是数百万年轻人在战场上送命。
当时的战场上,指挥官几乎都是贵族,而且是毫无指挥经验的贵族,索姆河战役损失惨重,比利亲自经历了战火,深知无知贵族的指挥让多少无辜鲜活的生命流逝。这就是当时真实的战场,一次毫无准备的战争。俄国150万军队,格雷戈里上了战场都不知道面对的是哪国对手,猪头一样的上司,战场成了绞肉机。不论出于何种立场,战争从来没有正义可言!
故事最后你会思考到底谁是巨人?我想应该是帝国的荣光消逝,人权平等自由理念的深入人心,布尔什维克的壮大、英国工党在国会的一席之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掌控,无不彰显人权平等时代的到来,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强权暴政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整篇小说从时间到空间可谓气势恢宏,又不乏文笔细腻的人物、场景描写,福莱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巧妙的嵌入了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而且毫无违和感。整小说里只有是非,没有正邪。阅读过程中,你会恍惚感觉:这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它既有一种内在引力一直牵引着你继续读下去,又让你对真实历史充满好奇。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