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生活想法简友广场

我从我处汲取力量

2022-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筷子0327

"我究竟适合干什么?"

这个问题,我印象中曾问过自己无数遍,无论是在高中时文理科分班的时候,还是在高考结束后选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还是在毕业之后求职的时候,亦或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职业方向产生迷茫的时候,我都一遍遍地问自己,"我究竟适合干什么?"

之所以有所疑问,并不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相反地,而是我感兴趣,想要尝试的事物太多了。从我今年的书单也许就能窥见一二。我翻看了自今年二月份起,从图书馆里借阅的书籍,按照时间顺序如下:《西游记》、《刀锋》、《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人生答案之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世界大战》、《约翰·克里斯托夫》、《文明的故事》、《漫画相对论》、《神秘的汉字》、《关于创意商业的150个问与答》、《文字小讲》、《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柳园图奇案》、《晨猴·暮虎》、《项链·葫芦》、《法治的细节》、《罗辑思维》、《茶馆》、《战时中国:一个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跟秋叶一起学PPT》...

可以看出,确实是随心所欲地借阅书籍来看,毫不讲逻辑,甚至是跳跃式的,但是不得不说,几乎每本书都有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比如古文版的《西游记》,不仅每篇首的定场诗让我着迷,这次的阅读也让我领略了猪八戒的"吐槽"和"话痨",有意思极了;读茨威格的小说,他对于人物情感细腻的描写,对人类情绪和性格的弱点地精妙捕捉,读罢让人不禁大呼过瘾的同时,也让人对自我的人性进行反省.......不胜枚举,真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畅快之感。

从上述的书籍,并且结合我对自己的了解来看,我估计自己是这样的人:1)对文字比较敏感(我特别喜欢有意思的文字,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些嘲弄和刻薄的表达;《茶馆》中听起来很妙的台词);2)对人性和社会有思考和反省(《心灵的焦灼》中对同情有更深的理解;《美丽新世界》为我对"我们应当追寻一个怎样的未来"的问题产生了思考);3)想象力和好奇心丰富(《神秘的文字》告诉我们文字的组合可能有点"血腥"和"诡异";《晨猴·暮虎》等高罗佩先生写的一系列的狄仁杰探案小说,赐予我一个广阔的想象世界,让我可以尽情驰骋)......

如果就这三点来看,我可能比较适合当一个作家或者编辑。但是从工作经历来看,我深知自己是个坐不住的人。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每天都是电脑办公,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都比较少,一度想要离职。就此,我发现自己是比较喜欢跟别人交流,通过言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或者引起新的方向的思考,其实是我比较擅长和喜爱做的事情。因此我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特点,即 4)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感受新的刺激,讨厌或反感一成不变。 这一性格特点其实不能算是完全好的特点,因为他有他的"反面",即 5)对待事物缺乏耐心与专注度,不能非常深入地去研究某一门学问,或者很有耐心地做什么事情。

最近我有看《TED Talk: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演讲视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主讲人介绍了"multi potentialite"(多相潜能者),即兴趣广泛的人应当拥抱自己内心的天性,遵从多样热情,跟从自己的好奇心去广泛地发展自身的兴趣。但是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里一直崇敬那些终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只打磨自身一项本事的匠人和学者,或者是在某个领域非常精通的专家,我尊敬他们的耐心,坚持和选定了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决心和毅力,比如写《聊斋志异》的清代学者蒲松龄、写《昆虫记》的科学家法布尔,又比如在故宫修文物的匠人们,在偏僻乡间村落中守护非遗的传承者们,他们的形象由于他们的坚守和执着精神,而在我的记忆之中熠熠生辉,难以忘怀。

所以,当下的我就有些矛盾:到底那条道路是我应该前进的方向呢?我在感动那些专家、匠人的坚持的时候,我究竟在感动什么呢?我是想成为这样的人?还是因为他们在默默做一些功在千秋的事业呢?做一些以当时的价值观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于后世有重要价值的事业呢?

写到这里,我似乎摸到了自己的另一个性格特点,6)热心公益事业,想要做对社会、对未来有价值的事,这个原因也许是我感动他们的原因吧,我也想要做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不是为了在后世被纪念,而是为了希望能够算是有价值地度过这一生。

综上来看,虽然我深知自己的兴趣广泛不是坏事,是能够帮助自身拓宽认知、探索不同领域、发现自己多种潜能的途径和方法,但是过多的想法和创意容易让自己找不着方向,同时也容易让自己裹足不前,害怕失败,特别是我深知自己是没三分钟热度的做事特点(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笑)),更加加深了自己决定行动之前的犹豫不决。

结合此特点,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多涉猎学科或者多培养爱好,找到自己相对而言比较感兴趣的几个方向和领域,然后在那几个领域之中深耕学习,广泛阅读,总结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几个领域共同学习、相互补充,不至于产生学习的倦怠感,同时也利于在交叉领域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和观点。

另外,我曾在《Find What You Real Love》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观点,我们在寻找自己内心热爱的时候,需要记得把这份热爱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普通人相勾连,让自己的热爱更加坚定,为自己的热爱找到个坚实的根基,这样才不至于轻言放弃。

这是我下一步将要前进的方向,虽然不甚明朗,但是我充满信心。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只工作 不上班》里李胜博的名言,"因为我对正在做的事情有信心,我相信我对未来的想象一定会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