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过日子”的人的“仇恨”
在我们家那儿,说一个人真会过就是有点贬义,带着点嘲讽,在说他抠门儿,这不舍得,那不舍得。
标题中的仇恨两字有点强烈,但是作为在生活中仇恨不是一个容易被接纳的情绪,所以在文字里过过瘾也是蛮治愈的。小仇不报,必成大恨。今天把潜意识阴影里的这部分揪出来晒晒。
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小时候。(儿时有太多情绪成为日后的情结,为打通任督二脉,回溯,完成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我的父母,都是特别节省的人。从来不浪费一颗粮食。生虫了,拣出来,剩菜剩饭,好几顿了也是热热吃。我闻着都不新鲜了,我父亲就就着蒜瓣儿吃下去,以防拉肚子。家里的油都是不舍得放的,为了避免直接从油瓶倒会掌握不好量,用铁皮罐头的底儿做了一个油勺,微微弯出一点弧度。把油倒在一个阔口容器里,每次用这个有着微微弧度的油勺就不会多舀出油来了。还有,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为了保障身体健康,家里定了牛奶。一袋给姥姥喝,一袋给我喝。每次爸爸在热牛奶的时候,都是把牛奶倒进奶锅之后,再往牛奶袋里灌点自来水,涮一涮袋子,把挂壁的剩余奶液也倒入奶锅里。对于袜子,衣服之类的,如果破了,妈妈都是给补补,妈妈对美似乎有着天然的感受,她会用一点装饰让破的地方似乎有意为之,反而变得与众不同。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哪里便宜,哪里有处理的商品,妈妈就买回来。妈妈认为又便宜又好,可高兴了。
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东西不用坏,不买新的。衣服,鞋子不穿小不买新的。尤其在青春期,我特别在意在同学面前的形象,不为特别出彩出众,哪怕普普通通也行啊。可是这也不行。妈妈善于过日子,未雨绸缪。记得有一双40的皮鞋。样子十分老,四五十岁的人穿也不显年轻。虽然我初中个头就165了,但是穿鞋子也就38,我需要买新鞋了,和妈妈说,妈妈就拿出这双40的鞋让我穿。又难看又大。我妈就说不难看,真皮的呢!我说大,我妈就说垫个鞋垫就好了。还有一双回力运动鞋,那个款式一般只有男生才穿,可是因为家里有这双鞋,我就必须穿,不会给你再买别的。我还穿过妈妈年轻时的一双陈旧的黑色塑料凉鞋,是她结婚前的鞋子。包括她结婚前的衣服,也都让我穿过。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赢过我的母亲,她总有办法做到,总有话让我无可反驳。想想多少个青春的日子里,我因为穿了这样一件不合时宜的衣服,因为穿了不合脚的鞋,不好看的鞋让自己的生命力蜷缩了起来。我害怕被同学看到,被同学嘲笑,看不起。
现在看,我是被卡在一句话里的。
一个学生不要讲吃穿,要讲学习。
这句话让我不敢抗争,不敢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我拒绝父母的意愿,我就成了一个讲吃穿,放着家里有的不用却还要更多,不懂事,无异于剥削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罪恶感太强烈了。那时,放弃,听话,忍耐是我的选择。很多年,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忍耐。揣着羞耻,自卑,用不讲吃穿讲学习来不断地给自己洗脑。反抗父母无力,就想暗中破坏,希望一件东西坏掉,希望一件物品早点“死去”。这个觉察是成年后发现的。压抑的需求成为扔东西的快感。对没用的,不喜欢的东西扔掉。开始时常受到妈妈的指责,气的说我浪费有罪。我依然我形我素。
如今看来,这个对物品的弃绝,也是我曾经未被满足的要求,压抑的情绪的一种延续,一种表达。当情绪不能直接表达,就会用其他方式和途径表达。如今已中年,再也不是一个孩子,愿意为了自己的幸福负起一切责任。这让我看到,已经长大,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意愿,并且有能力有勇气捍卫它。真实地、真诚地表达和沟通,相信对面的人无论是谁也都会同意你,即使不同意也无妨,我们同样可以允许别人的不同意。无需费力改变别人。
想起老师一句话,没有一件事是不经过你的同意发生的。从父母让我穿我不喜欢的衣服鞋子这件事上看,的确如此。因为自愿想做一个好孩子,被认可的人,不想做讲吃穿不求上进,贪图物质享受,走上歪路,这是父母最不愿看到的,是不符合父母价值观的,儿时的我哪有力量去挣脱,是被巨大的恐惧和内疚是束缚起来的。这不情愿的选择却是有利于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比较安全的感觉里的。小孩子虽然小,但是会自动保护自己去适应环境,让自己的肉体先顺利长大,避免与成长环境有太多正面冲突。原来,怨恨,仇恨都不是真的,也不是父母真的不爱我,对不起我。换句话说,怨恨是自己选择的,是有存在的“好处”的,不是真的被父母的过日子所害。
怨恨被看见,云开雾散。清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