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谦受益?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星辰计划第 10期“益”专题活动。
去年冬天,朱令去世,以为“朱令事件”随着朱令去世慢慢被大家遗忘。冬去春来,朱令父亲,那个温文尔雅、饱经沧桑的老先生在这个春天,在爱女过世后终于又发声,出击了。他在为爱女讨回公道,也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不能忘。
一位八旬老人,经历了三十年的不安岁月,送走爱女,以为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享受一下不多的时光。然而,吴承之老先生不再像去年记者采访他时,明知真相,却只能沉默,绪多的无奈化作深深的叹息。那时,朱令还在世,吴老先生所有的时间、精力皆花在女儿身上,夫妻俩要好好陪女儿走最后一程,折磨他们半生、女儿一生的事尚不能放在首位。
而今,朱令走了,冬天也过了,这一家人在黑暗中走了三十年,也该迎来他们的春天。吴老先生自然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也一定做好了准备,用余生,拼尽全力也要为女儿讨回公道。对于一位八旬老人,已不会在乎“满招损,谦受益”,抑或,他也未曾教女儿“满招损,谦受益”。
当年,清华大学朱令不仅是高才生,还擅长钢琴和古琴,又是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她加入了学校民乐队,多次参加表演、比赛,还获得了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如此优秀的朱令,从小到大必是父母、老师的宠儿,这样的人很难做到为人处事低调、不张扬。抑或,朱令的父母、老师将她保护得太好了,优渥的生长环境让她养成大大咧咧的个性,不会察言观色,不会太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碌着,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看上去笑得那么灿烂、那样阳光的一个女子,无瑕顾忌周围人的眼睛,岂会想到人性的险恶,更不会意识到因为自己太优秀招来杀生之祸。诚然,朱令被人投毒也许有更深层的原因,但与她自身的超级优秀肯定相关。
庄子有言:“无用之树才能不夭斤斧,安享天年。”我们多数人信奉中庸之道,小到吃饭、穿衣、睡觉,大到做事、做人,皆不求满,只求小满,以保全自己。唯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活在世上,想恣意做自己真太难,就算自己豁出去了,还有家人要顾忌,即使没有家人,也有在乎你的人,你在乎的人。倘若皆无,那就无需在乎“满招损,谦受益”,放开去做自己,能否做成自己,就要看天了。
世上总有一种人,他们是带着使命来到人世,为了完成使命,可以不顾性命;为了完成使命,可以忍辱负重保全性命。譬如,司马迁受尽屈辱,就是为了完成《史记》。
木心先生青年、中年受尽磨难,那样一位从小养尊处优,灵魂高贵的大才子,倘若在劫难中不懂得“满招损,谦受益”,就没有晚年出版的大量书、画作品,也不能得以84岁高龄去世。最让人揪心的是,在一个月色很好的晚上,他已从监狱的栅栏逃了出去,出去后想想又钻了回去。他想寻一片自由的天空,监狱外却是更大的监狱。是他畏惧死亡吗?那个时候却是死比活更易。他要完成自己,而不是只在世上行过。
吴承之老先生当然懂得“满招损,谦受益”,朱令在世时,他隐忍,如今,他不再顾忌,他要亮剑,为女儿讨回公道已成了他的使命。一位科学家,本应在事业上有更多的作为,却被孙某毁了,还有朱令的母亲朱明新,原本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高级知识分子,孙某毁的岂是朱令一人!半生为人,他俩的后半生全用来照顾女儿,耄耋之年,还行走在为女儿讨回公道的路上。
纵然,我们为了保全自己求小满、不张扬,然而在自身利益遭到严重损伤,还要保持谦虚、低调吗?如此非但保全不了自己,只能让自己伤得更重,还滋长了本应受到惩罚的恶人。
我们对朱令的关注,也是对公平、正义的关注,更是对真、善、美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