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砸,你要不要听妈妈的话?这取决于......

2018-09-11  本文已影响53人  多多_1ea9

2018年9月10日 20:00-22:30 光线书店

猫书《学习力导师认证复盘》沙龙


  今晚有幸聆听猫书分享被其称为“诚意满满”的拆书帮《学习力导师认证》课程,收获三字心法—“取决于”。

  “取决于”背后是八字箴言,即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出自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是拆书帮高级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模型,让你和人云亦云say goodbye,让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求上,让你建立起自己日益牢固的“知识砖”。so,来看以下分解。

前因后果

前: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如何引出的?

so,那些和我无关的八卦花边或许所谓干货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问自己:这件事对我很重要是因为?

因:" 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

推荐阅读《枪炮、细菌和钢铁》从一个小问题不断推演拓展的经典书籍。记得,每次都多问几个问题,找找那些隐含的假设。

后: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一正一反一好一坏,给你的行动添加动力!不产生化学反应的信息都是没用的资料而已,改变行动和认知的才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适用边界

适: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硬币一定有两面,多几个渠道搜索不同声音,兼听则明。

用:要这样做具备的条件?

取决于....

边:有没有类似信息?其他领域如何看待?

还是谈信息收集,正反两面,面面俱到最好

界:无论相反还是类似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交界是什么?即为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部分重叠,包含或是总分概括等关系或是区别。

最该警惕“以偏概全”。理清信息关系就是在做新旧知识的衔接吸附。

按照八字箴言,你在看到一篇文章听到一个观点的时候,你会依于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判断要不要花时间;你会用层层推理得到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后,找到改变行为的原动力,并用“取决于”给自己划分不同的使用场景。同时,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多角度的思考,打牢一块块坚如磐石的“知识砖”,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按照以上顺序,也不用每个”前因后果,适用边界“都做出来,分析着分析着你就不难发现当前信息的片面性,或是文章是需要补充边界才能运用的。我想经过这个过程梳理下来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体系化。

哦,你问,要不要用这么麻烦的“八字箴言”思考模型?答案依然是:这取决于...

来,我试着做个作业好了。

前:这事对我很重要啊,因为我想成为思考全面又深入的人呐!(毕竟人丑又希望受欢迎嘛)

因:作者的假设是:对于学习促进者应该能就某个知识点回答学习者的各种质疑

后:高效甄别信息真伪,找到可为我所用的信息

果:不这么做,就继续不经大脑转发,莫名恐慌焦虑,不得安宁啊

适:我猜肯定有人觉得这样的思考模型有必要么?教条、死板、思维固化有没有?

用:看论述性文章的时候,就用起来吧,别被人牵着鼻子走,天天传播“谣言”还不自知。做决定的时候,用起来吧,辩证的看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后,决策就不难了吧!创意工作时就别用了吧,天马行空好了……

边:类似的思考模型,结构化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

界:完鸟,啥啥分不清楚鸟...看来比较思维模型的异同这就是我要补充的知识点了。这砖还差点火候,明天接着搬砖。晚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