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心因_完善自己_认清情绪的反应模式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22人  c5fd2d77bca8

生活中常常遇到以下的情况:

某人的言行让我感到很生气(不爽、无奈、郁闷、愤怒、焦虑……)

某件事让我感到很气愤(烦躁、焦虑、郁闷、恐惧……)

这样的情况都是描述了一个外部事件导致的情绪变化,通常,多数人都认为就是某个人或者事导致了情绪的变化,而忽略了中间所发生的过程。比如,同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很生气,那么通常就会认为,就是同事所说的话让我生气,仿佛我之所以生气的责任全在于同事,而与我没什么关系。

但实际上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在“同事的话”与“我感到生气”之间还有一个中间过程,这个中间过程也特别重要。

情绪反应的具体过程

如果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整个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事实发生:别人说的话

接收: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收到外部的信号

判断:这是一种不好的(无礼的、粗鲁的、荒唐的、邪恶的)言行

分析:这种言行对我是不利的

对比选择:与以往的记忆相对比,对这种言行,我应当(必须、只能)作出生气的反应

产生情绪反应:大脑作出生气决定后,给身体各个部分发出生气的控制信号

对于这个反应过程,有学者进行了简化,用ABC模式来反应这个过程。

所谓A就是所发生的事实,也就是刺激源,某件事或者某个人;

所谓B就是大脑对这个刺激源的接收、分析、判断、对比并选择的过程;

所谓C就是最终所做出的情绪反应。

这个情绪反应的ABC模式,告诉我们,在事件和最终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一个大脑对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并做出决定的过程。



对情绪反应过程的分析:

从情绪反应的过程来看,分为三个阶段,但对于任何人来讲,A和C两个阶段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阶段是B。

为什么说A和C两个阶段都相同呢?A的相同很好理解,它就是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事而已,它就是一个事实,不会因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什么说C这个阶段也相同呢?一旦B得出了要生气的结论,C就是不折不扣的按B所给的信号作出生气的相关反应,每个人的生气状态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是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果,人们的身体诚实的对大脑信号做出反应。

但对于B这个过程,所有人都不相同,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不相同,就是因为B这个过程不同。对于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听了可能不生气,有的人听了可能就生气,这就是因为在每个人的B过程里,对这句话的解读不一样。

关于B这个过程,看上去步骤很多,但都是在一刹那就在脑海中发生了,或者各个步骤都是并行进行的。

B这个过程的发生很值得研究,很有意思,可能不少人觉得自己是大脑的主宰,应该对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我们往往认为,我就是对这个事这样判断的,之所以生气就是我自己通过分析判断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实际上情况并不一定是如此,有句话说的很好,人是一个一按按钮就播放的动物。很多人在进行情绪反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就像是一个机器人,面对一个输入,不假思索的执行已经提前写入芯片的相关程序。人的大脑有时也是比较懒惰的,面对一种情形的输入,根本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无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有提前写好的程序。这个提前写好的程序就是在年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周围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中被塑造,这个过程就是写入程序的过程。

原生家庭对反应模式的影响:

每个人出生时,大脑基本上是一块白板,在成长的早期,大脑的发育速度特别快,不断的产生脑细胞,不断的形成连接。伴随着大脑的飞速成长,这个时期是大脑的塑造期,也是各种反应模式的主要形成期。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家庭环境如何对这个过程影响特别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塑造了他的大脑反应模式。因此,现在各个心理学派都非常认同也非常重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没有太多的自主意识,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是环境什么样,我们就可能被塑造成相应的样子。这种反复塑造所形成的神经回路就储存在大脑里,成为了一种固化的反应模式。以后遇到相同情况或者类似情况,大脑只需要把这个反应回路调用过来执行就可以,就像是一个计算机调用程序那样,所以很多时候人是一个按照预设程序自动播放的动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情绪反应的ABC模式上,最关键的是B环节的问题,对于同样一个事件,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主要看他在B这个环节究竟怎么处理。而B环节的处理很多时候是在执行着自动反应模式,所以很多时候经常感觉到没有这个过程,有了刺激源A之后直接就造成了情绪反应C,因为B被潜意识自动执行了。

如何破解这个反应模式?

破解这个模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理性的强大力量,来强势干预自动模式的执行。遇到一个刺激源A的时候,我们在做出反应前,不妨让大脑暂停一下,让理性更多的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运用理性的力量跳出自动反应模式。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步:

一是看清这种自动反应模式所带来的危害;本来我们应该自我掌控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情我做主,本来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但如果任由这种自动模式执行,我们不过是一个自动反应模式下的傀儡,正如一个玩具木偶那样可怜,拍一下就叫一声,任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左右着心情。有句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仅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你还同时把自己心情、健康甚至生命的操控权拱手交给了别人,沦为一个彻底的懦夫。喜欢生气的人看上去强大,实际上软弱。

二是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如果在遇到刺激源A时,能够暂停一下,就可以等到理性的介入,不要害怕大脑麻烦而选择自动执行。一旦理性介入,就可以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凡事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要把目光始终盯着不好的地方。有些话可能别人根本就不想说你,根本和你也没什么关系,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通过自己的模式进行了歪曲的解读。即使别人真的再说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最近处在危机中贾跃亭说的一句话很好,他说:“把你送上领奖台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敌人。”敌人其实是另外一种朋友。佛教就有逆行菩萨的说法,所有打击、诋毁、讽刺、嘲笑、给你制造挫折的人,都是你的逆行菩萨,对他们应该心怀感恩,感谢他们让我们成长。

第三,解决问题的根源还在自己;善恶之门,惟人自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你的思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过来。

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是你大脑的思维波动所吸引过来的!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吸引力法则:无论你的注意力,或者能量集中在哪个方面,也无论这种注意力或者能量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你都在吸引着它们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认为不好的东西,认为自己怎么那么倒霉,认为怎么人人都和自己作对,那么很可能这些东西都是被你自己吸引过来的。所以,向内去寻找答案,是破解模式的根本方法。

只要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那么没有什么可以让你受到伤害,你也不会对那么多事情那么敏感多疑。即使你需要做出情绪反应,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