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传:坦诚面对灰色人生的极致
这本传记的内容符合一本好的传记的要求:搭建内容时使用的素材尽量详实,而在描述的时候尽量客观,尽量不要夹带作者本人的主观情绪。
但是研究波伏娃的心路历程是容易的,因为她一生的内容都是从自省开始的。从她的哲学作品,再到现在非常火爆的《第二性》再到她写过的小说。大都是基于对于自身和周围发生事情的思考延伸而来。
我认为波伏娃最有魅力的一点就是,她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同时愿意将这些坦诚全部告诉这个世界。她用她自己树立了一个典范,那就是生而为人,我们不会在一个单纯“好”与“坏”的世界里生活。我们作为一个人,在漫漫人生路中,我们是一个个复杂又灰色的个体。我们当然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3128/a6010394a6d39754.jpg)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想要改进一个错误首先我们要承认它是一个错误,我们才有可能会去改正一个错误。而在人生中,我们要接受人生中那些可能并不符合道德的部分,我们才能基于这些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反思。
当然,有一些人,尤其是女人会说,那么我们一生中为什么要有一些不道德的地方呢?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没有办法成为神,甚至没有办法成为圣人,是因为当神、当圣人的感受并不好受。因为这就意味着,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当我们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道德,不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默默承受。又或者明明一段感情、一段工作并不适合我们了,我们为了所谓的道德没有办法离开这段关系。然后让这些事情长年累月伤害自己,慢慢地成为了一个痛苦的女人。
当然,想要自己可以去进入不道德境地一定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完全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工作为自己的现实世界负责,用自己充沛的精神世界作为能量来抵抗周围的人对自己指指点点。不得不说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办法活出独立的自己,才选择坚守道德来维护那个弱小的自己。
其实什么样的路都无所谓对错,只要自己在一生中平静快乐多,纠结痛苦少就足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3128/26304cf8b892415a.jpg)
作为萨特最特别的伴侣,波伏娃最早的发迹和她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就是作为萨特特殊的伴侣,两个人拥有一段在旁人看来是奇怪的关系。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像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在现在并不少见,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坦荡接受并真的处理好这样的关系。但是他们两个人这段关系发生在八十年前,所以很多所谓现在针锋相对的话题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波伏娃在发迹之前靠的是萨特。但是在我看来,波伏娃个人取得的成就要远高于萨特。因为在那个年代,女性地位跟现在无法相比,女性地位之低让女性在社会上想要取得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是极其困难的。虽然波伏娃一开始依靠了萨特,但是波伏娃在当时的境遇与萨特根本无法相比,她依旧能够获得相当成就可见她的能耐非同一般。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3128/ff21284b4f796f13.jpg)
而且对于人性的探索和反思来讲,萨特其实不如波伏娃想得更深入。尽管在行事风格、思想看法上波伏娃自己都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不如萨特。可是两个人都忽略了在当时的社会,男人从小的教育就充满着担当、野性与自由。而对于生长在对于女性有着极其严苛要求的宗教环境中的波伏娃来讲,她有着当时的思想境界要冲破的藩篱远比萨特要厚要重。
当然也是因为两个人被社会世俗影响的轻重不同,在男女关系上,波伏娃远不如萨特更加的轻佻随意。她更多的时候只是因为萨特选择了别的女人,而她自己不想孤独寂寞恰巧又有的选拔了。再主动不维持二人关系这样被人诟病的事情里,更多的时候她只是一个陪衬、一个跟随者。
他们两个人都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人,存在主义要求我们,现实此刻的活着就是意义。我们这一时刻的活着,就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