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简友广场

明末清初的三大传教士,第一人利玛窦—开创“利玛窦规矩”

2022-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传统经典学习笔记

从明末清初,具体说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康熙年间,一批批传教士进入中国。

传教士们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个风潮,将天文历法、火炮等科学和天主教传入中国。

其中有三位最著名且在中国朝廷担任重要官职的人。他们就是意大利的利玛窦、德国的汤若望、比利时的南怀仁。

利玛窦与汤若望之间,汤若望与南怀仁之间进入中国的时间都是间隔四十年,也都是在30岁左右从澳门来到中国内地,而且也都是再未离开。他们对中国的科学,中西文化交流等做出了贡献。

我在日更中分三篇整理介绍他们在中国的历程和主要贡献。

本篇也就是第一篇介绍利玛窦。

一、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开拓者

利玛窦1552年出生在意大利,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中国天主教开拓者。

利玛窦画像

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万历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利玛窦通过澳门进入到中国内地,这一年他31岁,正是精力最旺盛且较为成熟的年龄。

他在澳门学习两种近代汉语——近代南京官话和近代粤语广府话,还阅读大量中文书籍。

此后,他先后在广东的广州、肇庆、韶州呆了十三年,然后在万历23年到江西南昌传教三年,万历26年在南京呆了两年,在万历28年到达北京,直到去世,在北京呆了10年,在中国生活了28年。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玛窦病逝于北京,享年58岁。

二、他开创了中国传教的“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规矩”就是指,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

一是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天主教教义说“上帝”是唯一真神,因此信奉天主教就不能再祭拜别的神。

利玛窦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俗,减少传教阻力,允许中国天主教徒保留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的习俗,只要不祈祷和崇拜就行,他认为这样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

他还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并指“上帝”概念早已存在中国上古文献中,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

二是利玛窦的传教方式。

利玛窦成功地觐见皇帝,穿著中国士人服饰,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

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也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

一方面,用汉语甚至四书五经传播基督教。

利玛窦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是西方最早最有名的汉学家。

首次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因此,他可以运用四书五经来宣讲基督教的教义,曾登堂讲学于四大书院之首的庐山白鹿洞书院。

利玛窦与中国文化

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他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这些人中包括如南京礼部侍郎叶向高、思想家李贽、徐光启等。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

利玛窦与科技传播

到了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这当中最著名的,也是后来影响最大的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启。

三、利玛窦将几何等自然科学引入中国。

利玛窦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

利玛窦和徐光启译的几何原本

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辞汇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

坤舆万国全图(高清)

利玛窦所写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关于友谊的格言上百则。

交友论

四、归葬在现北京市委党校内的滕公栅栏

1611年,由徐光启主持,万历皇帝赐利玛窦安葬于阜成门外(时称“平则门)二里沟的滕公栅栏,是第一个皇帝赐葬的欧洲人

至19世纪末,安葬于滕公栅栏的欧洲传教士,到民国时期已逾百名,这个位置现在北京行政学院院(北京市委党校)内,包括汤若望和南怀仁也都安葬在这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