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几个片段
1,一个普通的春节
我们一家都不是特别注重节日的人,不会有特别的庆祝。即便是过年,仍和往常一样吃吃喝喝,各做各的事情。所以提到春节并没有特别的期待,倒也觉得挺好。
2017的春节是近几年比较开心的一次。那会儿在日记里写道:
「假期终于结束了,过得十分平静。难得没有和父母有任何争执,即使他们给我介绍了几个“挺优秀”的女生。看了两本书(内容早忘了);12部电影,其中陪父母看了两部纪录片;教老爸用电脑打字(我真的很有耐心)以及见了几位好友,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对话(发现还是说家乡话反应会比较快)导致我现在完全不想上班了……」
(2018的春节过得普普通通,但没有鞭炮的噪音、没有繁琐的礼节、没有催婚,倒也没有别的苛求了。)
2, 又搬了一次家
二三月的时候,下定决心从北京搬到了上海。和前老板聊了很久,和公司的同事吃了一顿「散伙饭」,兴奋的告诉同学要搬去上海的消息。而当我告别了北京的一切,真正来到上海时,除了新鲜与兴奋,我仍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3,LALaland
在北京的时候看了两遍 Lalaland。一次是下班后跑到金宝汇的百丽宫,看完走出电影院天已经黑了,脑海中一直萦绕着戴佩妮的歌声。另一次是和同学跑去国贸万达,看到酒吧那场戏时,同学哭的不成人样,我也悄摸着留了几滴眼泪。看完后我们找了个酒吧,胡乱喝了点酒,聊了聊各自的感情生活和计划。当时,我们都处于后毕业的迷茫期,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不清楚要和怎样的人一起生活。
没过多久,她和相恋五年的学长分手了。不知道是那场电影带给她的启发,还是我们借着酒劲说的那些胡话。不过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各自的声明,觉得这样和和气气说再见其实也挺好。
4,学会了游泳
可能是小时候溺水的经历,我一直特别怕水,每次在理发店洗头都得鼓足了勇气才敢闭上眼睛。这种恐惧直到现在还未能完全克服。但我又特别想学游泳。初中以前仗着年纪不大,还能套着救生圈不羞不臊的瞎划水,年纪稍长一点就也自觉告别游泳池了。本科的室友们带着我去游过两次,勉强学会了憋气,克服了对水的恐惧。但后来就再也没去过。
现在的公司有一个很二次元的同事,虽然年纪比我长一些,但一直觉得他活在一个特别无忧无虑纯净的世界里。他说他可以一个下午就教会我游泳。于是,在冲绳海边的一个泳池了,他又陪着我再次克服对水的恐惧,教我学会憋气、学会浮在水中,教我如何在水中前进。然后我就真的勉强学会了游泳。现在想来,仍然是止不住的开心与激动。
5,我怎么那么爱看海啊
虽然怕水,但仔细想来,旅行中最快乐的部分都是在看海。17年六月份,和同事去冲绳玩了一趟。这算是第一次和很多人一起旅游,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春游。整趟旅程中,最喜欢的仍是望着太平洋发呆的时刻,总以为海水拍在了自己身上,洗掉了烦恼和忧愁。想起好多年前也是望着同一片海,拍了一张照片传给喜欢的人,想着下次一定要带他一起。后来还是很喜欢看海,但再也做不出那样的傻事了。
6,学了点瑜伽以及开始健身了
大二时,每个周末都会去一个内观工作室练习冥想,因此也接触到了瑜伽。而真正开始练习瑜伽还是在搬来上海之后。大学时,总被老师喊来当做柔韧度的同动作示范,因此做瑜伽时也常常逼迫自己这个动作一定要完成。
有时候练着练着就想到了艺考出晨功的日子,练形体、吊嗓子、练基本功,辛苦却又单一的快乐。当然这些辛苦会给予特别明显的回报。在给自己设定的2017年计划中,只有「身体管理」这一项全部完成。而每天即便什么事情没做,只要完成健身所有的负罪感也就立即消失。
7,看了几场演唱会
今年看了几次演出。相比于大型的演唱会,我更喜欢Live。票价便宜是一方面,更喜欢的是可以肆意跳动的氛围,像是回到了 Destination 的那些个夜晚。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去看,悄悄的来去,很少拍照片,几乎不发社交动态,自私的想着一定要把这些美好的时刻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反复回味才是最好。
8,周末去公司看书才是正事
本科时很喜欢去图书馆呆着。学校看书的人不多,所以图书馆清净还不用占座位,对我来说简直是天堂。常常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和管理员阿姨也都形成了不言自明的默契。虽然没增长什么知识,但久而久之也养成了一个人看书的习惯。
刚来上海时,没太多朋友,也懒得出去玩,索性周末就跑去公司看书,谁曾想这反而成为了我难得的独处时光。看看书、看看猫,好像也没学到什么,一年下来居然也翻了几本书。只不过感慨自学能力和记忆力真的日渐下降,也不好意思再开口跟别人说喜欢看书了。
9,还有好多小秘密
2017年还有很多开心或者暗淡的瞬间。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慢慢去理解、回味。就好像我在2017年时不时的回味以前的人和事,但比较幸运的,在摸索的过程中,我终于逐渐了解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