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2022-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fe4e49a813e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长安区滦镇泉子头中学 吴斌

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习古诗词,要在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中的第三首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给朋友陈亮的一首爱国词。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以梦境贯穿上下片,情感雄奇高昂,充分表现了词人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学情分析:

本词分为上下两阕,语言浅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诵读起来没有问题。加之之前已经学习过古诗词,所以理解词中的内容难度也不大。但是要体会作者寄托于词中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些困难了。所以,就要补充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词中表达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2.品味赏析词作中的名句,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一日,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促膝畅谈,谈起时局形势,共商抗金北伐大计。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设计意图:用写作背景导入,故事性强,便于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

解题: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词作风格,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初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麾(huī)  炙(zhì)    五十弦(xián)  的(dì)卢                                                     

2.读对节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理解内容: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学生结合注解自己译,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例:

上阕: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的情形。

下阕: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设计意图:通过字音、节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让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在此基础之上,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译,达到理解内容的目的。

二读,品味赏析:

  1.说说这首词中哪些地方写的好?好在哪里?

例如:(1)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 。“挑灯”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2)“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

(3)“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用得好。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再读诗词,梦境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用题目中的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呢?

明确:壮:上阕写军营生活:分食烤肉、演奏军歌、检阅军队,展现了雄壮的军容,高昂的士气;下阕写战斗场面: 战马飞驰、弓弦巨响、战争壮烈,抒发了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

“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并且达到提纲挈领的目标。

三读,体会情感:

1.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明确: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艺术手法:现 实——梦 境——现 实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设计意图:从诗词的最后一句出发,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并体会词作运用的手法的妙处及表达的情感。

归纳小结:

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全词内涵丰富,语言豪壮,结构严谨,构想奇特,情感雄奇高昂。在感情基调上前面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壮志未酬的悲愤。

设计意图:对词作的内容、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再次强调。

拓展延伸:辛弃疾代表词作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设计意图:了解辛弃疾的不同词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军营生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雄壮

  战斗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壮烈

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悲壮

设计意图:抓住要点,直观展现诗词的精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