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才是“爱自己”?

2022-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可可V西里

视频可参考微信视频号“意公子”的视频:到底怎样才是“爱自己”

一直想写这个话题,记得在《平而不凡的生活.片段解读(一)》的结尾,我也是这样说:“这是一篇在三八节那天我分享在朋友圈的内容。内容发出后,陆续收到了小伙伴的私信。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爱自己?’、如何爱自己‘的话题和我讨论。我想,这是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吧?下次,就聊聊这个。’”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我一直没有梳理好如何切入这个话题。这次借意公子的视频,刚好聊聊。

(一)关于“自”的词

所有包含“自”的词语,都是在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比如“自嘲”,是自己嘲笑自己。“自作多情”,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自己以为或自己想象是对方的意中人。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这些词是贬义词呢?因为这些贬义词语大多都是“以一种以主观感受为标准去进行的评判”。

比如:因为感情上受了伤,他开始自暴自弃了。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他因为感情上受了伤,我认为他开始自暴自弃了。而且“我认为”里的标准也是“我”的主观感受,我的标准去衡量的他。

又比如:她做了那样的事,是她咎由自取。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我认为:她做了那样的事,得到了这样的结果,都是她自作自受,是应得的,是活该的。这句话里,“那样”“这样”“应得的”“活该的”,都是说“这句话的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标准。

所以,来自“自”的词,是我们的自身“感受”。而感受他人,依靠的是自身的感受为基础,自身的想象力为工具,去完成的行为。所以,感受能力的高低在感受他人这件事上,也会有不同。当然了,如果他人的经历我们碰巧感受过,就更容易有感同身受。

这就是“共情”“同理心”的能力。共情和同理心能力高的人,感受自己的能力更好,更丰富,想象“他人感受”的能力也会更好,更相近。

当意公子举例,关于自爱的用法:“你怎么那么不自爱?”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很抗拒这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听起来很不舒服?听完甚至会觉得气闷,又无从反驳?

因为这是对方以TA自身的感受和标准出发,对我的行为进行的一种“评判”,而没有顾及我自身的状态和感受。这就像用TA手里的贴纸,随意贴在了我的身上。实则是对我的的不尊重,也是对我精神上的一种伤害。

(二)  主流社会中“先爱集体,再爱他人,最后爱自己”的观念

这是错误的观念。正确的观念是“先爱自己,再爱他人,最后爱集体”。

如果在不爱自己的状态,就被要求去爱他人,爱集体。这种“爱”一定是有所求的,也许是求名,也许是求利,总之是有条件的。这种“爱”也同样是披了爱的外衣,实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

因为这种爱,是从“提出这一要求”的人自身出发,而没有顾及我们自身的感受和状态。这就像:我们家自己都快没吃的了,还被人要求把剩下的吃的分享给别人。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对于家里人来说是一种伤害。只有我们自己家里丰衣足食了,才有可能会自愿地分享给其他人,甚至不需要他人提出要求就能做到。

所以,只有学会爱自己以后,我们的心里才会有空间去爱他人。爱的他人数量逐渐多了,心里才有更大的空间去爱集体,再去爱众生。

爱自己,是爱他人,爱世界的起点。

(三)  不爱自己的人说爱,是一种有条件的交换和索取。

我也是这样的人。不爱自己的人一般也是不会爱自己的人,是对于爱这种感情呈现匮乏状态的人。

因为,我们曾经感受的爱并不是正确的方式。但我们的观念和习惯上,一直认为那是正确的方式。这种因对爱匮乏,又想得到爱去获得爱的模式,我在《一个馒头引发的故事》中具体谈过。究其原因,是一种主权上的越位造成的。这种越位,让我们以为获得他人的爱和肯定是爱。所以,当我们想得到的爱的时候,不是去学会自己生产,而是从外界获得。

于是,不爱自己的人会说:“你看我对你多好,看我多爱你。”这句话的隐藏含义是:“我为你做了那么多,证明了我爱你这件事,你也要对我好,听我的话,证明你爱我才行。”这种交换是以满足说话人的情感需求为前提,提出的交换和索取。殊不知,交换来的,索取来的他人的爱,是极其不稳定的,是对方可以随自己心情拿走的,是随时可能失去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包括他人的爱,名声或金钱等外物。所以,尽管他最终得到了,依然心里空虚,没有着落。于是下次他会去要求、交换、索取,甚至去抢夺“更大的爱,名声或金钱”,这就是欲望的增长,欲望没有尽头。

所以,欲望是自私的,是只顾及自身需求而伤害他人的一种行为。这样的爱,对于被交换,被索取的人来说,是压力,是痛苦,是看不到的精神伤害。

(四)  买买买成瘾,背后的本质依然是缺爱。

无论是对他人的交换和索取,还是买买买,或者是吃吃吃,都是因为对爱匮乏而产生的自我满足的需求。实际上,自我满足的行为确实是可以自我生产爱。原因是是实现自我满足时,包含了尊重自己,接纳自己,满足自己的过程。

但如何界定自我满足是一种正当需求还是欲望呢?这个标准就是“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为前提。

“在能力范围内”,是我们对自身实力的正确认识和接纳,避免了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不择手段包括“透支,预支,借贷,投机等”的做法,包括“诱导,欺骗,哄骗,诈骗,偷窃,强迫,控制,抢劫”等等的没有道义的手段。这些做法和手段的本质上,是对他人的伤害,也同样是对自身的伤害。伤害,不仅表现在肉体上,还包括精神上的伤害。是不安心,是愧疚,是自责,是恐惧,是内耗等等的负面心理情绪,这是爱的反面。

而满足正当需求,是基于我们自身产生的需求,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不伤害自己与他人事物的基础上,去实现自我满足而获得爱的过程。这是在主观感受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再去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事物后,进行是自我满足的过程,这是爱自己的最大化的效果。

比如,我今天想去米其林餐厅吃很多大龙虾。如果这个需求没有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会尊重和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去实现这个需求,会去吃大龙虾,吃到满足为止。这就是爱自己的实际操作之一。

但如果这个需求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会从自身能力范围出发,尽量去满足自己。比如去一家普通一点的餐馆,比如这次少吃一点,下次有能力了再去吃。这些做法都能达到爱自己的目的,区别不过是一次性满足(一次性的爱自己)和分阶段满足(分阶段的爱自己)而已,这样的爱是能够叠加的,也不会消失的。同时,这样的做法也是在接纳自己当下的实际状态,尊重了自己的实际状态。这都属于满足自己的正当需求的做法。

当然,还有一种做法,是在当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方法实现。比如,找其他人来请自己吃(比如追求者或朋友),或借钱去吃。更有甚者,去出卖自己的原则,去投机,去偷东西,抢劫等等,换来了钱去吃。这时候的正当需求就变成了自私,变成了伤害,变成了欲望。这也就是犯罪的产生。这里的吃龙虾,还可以替换成其他的欲望。

(五)  在想改造自己之前,停一停

停一停,是让思想观念在指导行为之前有一条缓冲带。是我们能“看到小我”,看到“冲动”,看到“人性带来的自反应和自导航”之前的一个缓冲带。这让我们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六)  爱TA,就是把全部的注意力给TA

爱她,就是把全部的注意力给她,关注和感受她现在的实际状态。比如她明明很冷,他却送给她一条金项链。尽管金项链是大多数女朋友们都喜欢的一件礼物,但她此刻更想要一件厚衣服。

爱自己,就是把全部的注意力给自己,关注和感受自己现在的实际状态,我才会知道我此刻需要什么。这个过程,也是接纳自己真实需求,真实状态的过程。我只有接纳了自己,才不会随意地给自己贴便签,不会随意评判自己,也就免除了对自己的精神伤害。

把注意力放在此刻,就是“活在当下”,就是“正念”,就是“此刻的感觉,感受,感知”,就是“看到自己”。

因为眼睛的方向是看向外界的,外界的人,外界的物,外界的环境。所以我们会轻易而举地发现别人的错误。可我们无法掉转眼睛的方向“看到自己”。如果想看到自己,我们需要调用身体的一个能力:感觉。

感觉,就是看到自己的眼睛,就是照见自己的镜子。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是力量从自身出发,就是把主心骨放在自己身上,这样行动后获得的力量也会收获在自己身上。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下一篇用我和甜甜最近的生活来诠释,如何运用这一能力在生活里。

最后,回到我们的题目上,到底怎样才算爱自己?那就是“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满足自身的正当需求”。

这样得到的爱,是自己生产的,是自给自足的。是有了爱以后,除了自己,谁也拿不走的。

文字  |  配图  |  摄影  |  可可

思想指导老师 | 王碁(qi)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