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猫窗 里 窗 外犁 布 德 文

石岩磊/是非无需分明

2020-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是非无需分明

文/石岩磊

点击这里听我的声音

《警世通言》是明末作家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从婚姻爱情、人世沧桑、奇事冤案等多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百态,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篇章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小夫人金钱赠年少》等,书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警世”名言,诸如“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爬过山上山,方知天外天”“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等等。

这些话多数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但有的也未必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比如“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意思是:诋毁或者赞美一个人的话千万不能轻易相信,谁是谁非终究会一清二楚。对于毁誉之言我们的确不必太在意,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个人都会招来不同的说词,或是赞不绝口,或是骂声一片,也可能是褒贬参半,即使是相同的人和事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话少的人,有时被视为诚实本分可靠,有时又被看做木讷没出息;话多的人,可能被夸作八面玲珑会来事,也可能被鄙视成夸夸其谈不务实。低调之人,既会让人称赞为谦逊随和,也会叫人指责是虚伪世故;高调之人,更是常被骂为趾高气扬小人得志,同时也会令一些人赞许是真实不做作。你赞扬领导,会被讥讽为溜须拍马;你指责上级,又会被人笑话为不懂规矩。年青人加班加点,有人会说他急于表现;到点下班,又会有人讲其不求上进。

“毁誉从来不可听”的确如此,过分在意他人的评说则会莫衷一是迷失方向。人言可畏畏在三人成虎,可嘴长在他人的脸上,我们根本无法左右别人说东道西,与其竖起耳朵辨别好赖话,莫如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闭目塞听便不失为明智之举,没了高低起伏的聒噪,两耳即能清净,内心自然敞亮。但“是非终久自分明”未必如此,因为结果的好坏难以说的清、道的明,尤其是在资讯发达的现今社会。

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让人们几无隐私可言,人人近乎于在裸奔,一举一动都会被显微镜放大,并做出别样的解读,有人赈灾行善不顾个人安危,却被怀疑别有用心屡遭诘难,有人善意提醒本分做人,但被视作不老实不安分,我国出于人道主义无私援助他国,可有的国家说我们是故意作秀有意赎罪。是非曲直并没有公论,而是让纷纷攘攘的人群涂成了花里胡哨的彩蛋,令人心寒也叫人困惑,难道所有的努力全是费力不讨好吗?

既然已经不在乎过程被人毁誉,又何必看重结局的对与错呢?是和非永远是相对的,此时对不等于彼时无错,对我来说是大恩大德,对他而言可能就是罪不容赦,人们关心的总是对己是否有利,哪有什么绝对的公理?正如时下的热门话题,都是有人热衷于圈粉在掀波澜,而大多数看客也只是醉心于凑热闹而已,有多少人会和当事人感同身受?善心被刺痛后,谁会俯身抚慰?大声疾呼的生命已逝去,告慰安能追悔?我们在痛下决心封城时,世界上又有几人交口称赞?

是非无需分明,因为我们等不到众口一词的赞许,不必计较结果的圆满,世间才会存有希望。不能期盼所有人竖起大拇指时,我们才去行善、才去吹哨、才去救援,黄花菜都凉了时,人心也会冰冷,尘世之所以蒙尘还会令人魂牵梦绕,不就是由于尘土下面埋着无数脉脉温情吗?《警世通言》告诫人们的是精明的为人处事之道,而忽略了不计后果的蠢行往往才是捂热人们心头的暖宝。

            2020.4.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