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父母,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更好的培养孩子
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那是不可磨灭的东西,也是很多人认为这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东西。
有很多的父母会把自己受到过的教育和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东西都毫无保留的给自己的孩子。
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分辨这些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能靠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接收到的东西来教育下一代。
往往在这种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每个人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下一代,希望他们拥有最好的东西。这些最好的东西大部分时候都是指物质上的给予,却忘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造成这种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认为自己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而孩子往往却不能领情,甚至认为自己的父母并不懂自己。
这种时候,我们都无法评论谁对谁错,只能说父母和儿女双方都没能理解和感受对方的情绪和需要。
在《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中,作者给出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父母要感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孩子身上,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接下来,我为大家拆解两种典型的家庭结构,一种是父母离异的家庭,一种是父母把自己的一切感受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家庭。
一、父母离异的家庭,如何树立对方在孩子心里的形象。
在大部分的家庭中,就算父母没有离异,我们也会习惯攻击一方,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
这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而这种情况,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比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中更为常见。
比如孩子跟着母亲,这个孩子的母亲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对丈夫的怨恨都化作语言来在孩子面前损坏对方的形象。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母亲这样日复一日的去说孩子父亲的种种不是,那一定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好人。
长此以往,孩子在渴望父爱的同时也会厌恶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在他们心里的象形不再是高大的。
所以,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身为父母一定要帮助自己曾经的另一半来维护对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好处,帮对方维护好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很重要。最典型的是,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因为不爱我们了,所以抛弃了我们。
这或许只是大人的一时怨念,但却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疤痕。因为你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他,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这样的观念下长大的孩子会极度没有安全感,会拼命去讨别人的喜欢,因为他们害怕再次被抛弃的感觉。
他们会认为只要自己拼命讨好,对方就一定不会离开自己。所以,父母一定要维护好对方的形象,虽然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
但你刻意的去帮对方维护形象,并且告诉孩子你们的离婚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们只是情感上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一起生活了。
很多时候,坦诚的告诉孩子事实的真相,要比不断的诋毁对方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好处。
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为什么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实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父母好像从来没有尊重过我的感受,也没有给过我表达感受的机会。
小时候,会因为父母答应自己的东西没有买回来而生闷气。往往在这个时候,父母会特别不耐烦的告诉你,他忘了,下次一定带回来。
这个时候,孩子心里肯定是不认同的,甚至会想下次是什么时候。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话不算数,那孩子对父母的失望就会更大。
而在这个时候,父母却没有耐心的蹲下身子来听听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没有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没有引导自己说出心里的感受,我想很多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首先,父母要在孩子耍脾气或者生气的时候,耐心的等待他发泄完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什么是强加在孩子身上呢?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是在大街上和你闹脾气,这个时候,你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孩子想要那个玩具或者想玩什么东西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才和你哭闹。
这个时候,大部分家长的做法就是以下两种方法:
(1)带孩子去玩他想玩的东西,结果孩子还是不买账。
(2)直接粗鲁的带孩子回家,并且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咱们下次再玩。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没有你直接蹲下来与他们平视,问出他们为什么哭闹,是什么样的情绪没有得到满足吗?父母是否可以帮到你?
很多家长会在这种时候认为它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只要听从自己的感受就够了,但这是最大的错误。
扼杀孩子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对方。试想如果你此时此刻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你一定会问出对方究竟需要什么,想怎么样。
为什么换成一个孩子,你就不能问出这个问题呢?大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并不认为孩子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比如你累了一天了,下班之后还需要继续加班工作,而你回到家中,孩子还是缠着你陪他玩游戏。
这个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拒绝对方的请求,一个是敷衍的陪对方玩。
对于第一个选择,如果你拒绝孩子,他们就会不停的去找你,让你无法安心工作。对于第二个选择,孩子是可以感受到你的敷衍的,这个时候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不是打扰到你的工作了,转而自责。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认真的陪孩子玩,然后在孩子进入自己专注研究的世界之后,你就可以顺利的去处理自己的工作了。
想不到吧,小孩子也可以进入心流状态,不受任何人的打扰。我们常说万物皆有灵,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永远都不要敷衍孩子,不要替对方感受,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结语
孩子不是谁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作为家长,虽然想把最好的物质条件都给对方,但也不能忽略在孩子精神上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去对待去沟通,才能更好的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一味的替对方做选择做决定。
亲子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永恒的东西,即便有了裂痕,我们也可以去修复,在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去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