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随笔

2020-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gyl58365

《春秋》的学者所谓“诸夏而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进乎诸夏则诸夏之”。

夷夏之分在文化的认同而非血统传承,这一脉络奠定了中华文明民族融合根基,反观中东百年的乱局,在奥斯曼帝国崩裂之后以及二战后英法干预下的民族自决,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伊斯兰内部什叶派与逊尼派以及极端ISIS暴力武装,真主党、长枪党、巴解组织等冲突造就了至今未解的中东乱局。

可见,共同认可的文化背景,是多民族文化中跨越血缘关系,彼此求同存异的基础,纵观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政权选择汉化,首要目的是利用中原地区传统的政治资源,来强化自己的合法性和号召力。比如匈奴首领刘渊建立的汉政权,自称继承了汉朝法统。

少数民族政权实现汉化,主要通过借用中原地区的政治理念和法统序列,比如五德始终说,还有根据汉人的历史观,重塑本民族的起源史,寻找共同的祖先源流。试图把本民族融入中国文化的系统内,主观上是为了统治的稳定,但在此过程中尽管有杀戮与暴力,但在实现汉化政权的过程中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彼此互信与认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