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精准学习》阅读笔记,找到最重要的知识,撬动自己的成就

2023-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远见好读

你有「知识吸毒」的习惯吗?

「知识吸毒」是形容一个人一昧地搜集知识,但他不知为何搜集,只觉得「这好像有点用」、「这好像挺有趣的」,于是就把这些资料储存起来,但不对这些资料进行内化或加工后制。

我曾患上知识吸毒症,我当时的症状是这样的: 逛诚品书店时看到觉得有趣的书就买,丝毫没有考虑到一本书能不能帮助我解决现在的困境,或是能不能帮助我成长。

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图的不是成长,我图的只是想让大脑感到兴奋而已。

原来,我花时间读一堆书不叫成长,而是原地踏步。

原来,我的「学习」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那到底该如何摆脱这种「低效勤奋」的困境呢?《精准学习》,有解。

《精准学习》一书的内容就和书名一样,就是教你如何在知识汪洋中,锁定那个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能帮助你成长的知识,能撬动你认知的知识。

本书作者成甲,「罗辑思维」点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得到」App最受欢迎说书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其著作有《精准思考》。

《精准学习》一开头就告诉你,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资讯才是知识。然而知识是不平等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是能够带给我们关键影响的知识——「临界知识」。

所以《精准学习》一书的主题很明确,就是教会你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从知识汪洋中萃取出「临界知识」。

接下来我将与你分享3个与「临界知识」有关的知识。

1.什么是临界知识?

2.如何找出临界知识?

3.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1. 什么是临界知识?

少数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影响的知识,就是临界知识。

除了以上叙述,作者也给临界知识一个较具体的解释:「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规律或定律。」

比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就是个临界知识。

为什么?因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非常底层的定律,可以应用的范围极广,物理学界甚至称它为誉为古典力学的灵魂。

如何将火箭送上太空,会用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如何让台北101更平稳,会用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如何让雪球越滚越快,也会用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所以当你掌握了某个临界知识,你就可以将其运用在许多领域上,正所谓「一通百通」。

再举个例子,最近我学到了一个临界知识叫做「六度分隔理论」,它的意思是: 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识的两人,最多只需要透过六个中间人,就能就建立起联系。

那什么时候会用到六度分隔理论?

寻找爱情的时候,你可能透过六个中间人找到了真爱;

找工作的时候,你可能通过六个中间人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所以六度分隔理论就会是人际学中非常基础、非常底层的定律。

2. 如何找出临界知识?

先有「兴趣」,最重要。

你得先对特定的领域产生兴趣,接着再用各式各样的方法钻研出临界知识。

若你对一个领域漠不关心,甚至有点牴触它,那怎么可能从中发现临界知识呢?

所以要先找到自己对哪些领域有兴趣,而这些兴趣将会外延成你的优势。

英国企管顧问马库斯·白金汉在《发现我的天才》提到: 「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也就是那些让你充满骄傲和成就感的事。

以我为例,我对阅读法有莫大的兴趣,所以我想参考各个阅读高手的方法。并试着从中找出高效阅读的底层逻辑。

我为此读了近20本有关阅读的书籍,并发现了每位阅读高手都在用的方法——82法则。

阅读上的82法则指的是,读一本书的20%即可,剩余的80%可不读。因为一本书的核心概念都集中在20%的页数中,剩下的80%都是作者的「扩充内容」,可以略过。

领略了这个82法则后,就可以将其类比在各种事物上,比如网站在网络世界中的流量——排名前20%的网站可以享受80%的流量。

不过我得承认,并不是每个临界知识都这么容易找到,有的藏的非常隐密,必须透过大量阅读,透过多份笔记的排列组合,才有办法找出在背后运行的临界知识。

3.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好不容易学习到了临界知识,却不知道怎么应用它。

而我认为最好的应用方式,就是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并发布在网络上。

那该如何写呢?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的课程架构——「给出一个问题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理性思考」。

比如我最近在决策学学到一个临界知识叫做「37%法则」,意思是,试错最多可以试到总时间的37%,一到这个时间点,就该毫不犹豫地停损,然后做出决策。

那我该如何把37%法则这个概念写入文章中呢?

首先,给出一个问题场景。我在文章开头描述「30岁了还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好焦虑,怎么办?」

接着,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在文章中描述

「30岁其实还早。假设一个硕士毕业生25岁初入职场,将来想在60岁退休,那37%的关键点正是工作的第13年[(60-25) X 37%=13]。所以也就是在他38岁的时候,要选择一间他最满意的公司久待。在38岁以前,他可以藉由不断跳槽、反复摸索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最后,背后理性思考,也就是思考37%法则还可以应用在哪些事情上,比如选择伴侣、决定抛售股票的日子等等。

《精准学习》可以说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学习」的宝典。

从小学到大学,这段经历给了我们强烈的学习刻板印象——痛苦。因此我们出社会后对学习两字非常敏感,深怕再次回忆起因考低分被责骂的情境。

但学习本该是快乐的、有成就感的,《精准学习》一书就是帮助你找回学习的乐趣。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告诉你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深究,什么样的知识可以直接略过,加速你找到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

成甲说,这本书不教太多学习技巧,只教学习的底层逻辑。确实,从书中的内容我能感受到成甲不是那种直接送你鱼的「热心」过客,而是教你学会怎么钓鱼的专业老师。

成甲更告诉你,学习应该要用「慢功夫」找出「真问题」。慢功夫指的是不贪多贪快,例如阅读时别一味地使用速读;而真问题背后的解答,其实就是临界知识。

仔细品尝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慢功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底层逻辑。当你掌握底层逻辑后,那可以说是一通百通了,在学习上遇到的任何状况你皆能不慌不忙地迎刃而解。

推荐《精准学习》给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但总觉得没什么进步,甚至是原地踏步的朋友们,它将会带领你跳出「低效勤奋」的陷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