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想法心理

婚姻中,感情大过天的,基本都失败了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65人  杨一云

一、爱情的泡沫

嫁给爱情是我们追求的幸福,但在婚姻里只看得到爱情,却是万万不能的。

刚披上婚纱半年的琳达,就已经被现实戳破了粉色的泡泡,她觉得很委屈:

因为爱他,我放弃了异地的工作,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他结婚;

因为爱他,我没有要求他买婚房,甚至连彩礼也没要;

因为爱他,我包容他的脾气,包干家务,还要忍受婆婆欺负我没有工作。

可琳达没有想到的是,两个人的爱情就像花儿一样,是不能保鲜的,老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热情和耐心,让琳达每天面对一张冰冷的脸,渐渐对爱情失去了信心。

我们走入婚姻,因为爱;

我们包容,因为爱;

我们奉献,因为爱。

这都没有错,而且这些都是婚姻里让人向往的状态。但因此,有人把感情和婚姻里所有的问题都推给爱:用爱来分析,用爱去解决问题。

二、婚姻的本质

感情、婚姻里的事情,哪里能用爱不爱来简单归纳?其实,爱和包容,让人忽略了许多婚姻问题的本质,造成情绪积压后蚁穴溃堤。

相当于一个人骨折了,我们却只看到擦伤和红肿,简单消毒,包扎外伤,不仅不解决问题,还耽误了接骨的时间。

婚姻里的很多问题,其实与爱无关,我们需要跳出婚姻本身,看清婚姻的本质。

当然,婚姻中要考虑的羁绊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或者幸运得到幸福。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考虑一些普适性的规律,来应对具体的问题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能需要回到一个根本的概念:

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制度就意味着契约、责任、义务、关系等等。

因为这种制度,就建构起相应的文化,人们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婚恋观。

而婚恋观,是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婚恋观;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相处方式,决定了他与伴侣的相处方式。

与他人、与社会相处,要处得好,处得关系顺畅,无外乎四个原则。

三、原则1:贡献决定价值

有贡献,才能被承认,才能有尊严,互惠互利的关系才能长久。

婚姻同理。

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男女求偶的标准,建立在基础的“生存”模式需要上。人类发展到今天,当然不再以生存作为择偶的需要,但也都是趋向于找更优秀的伴侣的。

关系的稳定性,在于它的流动性和互动性。

当两个人在一起,一方对另一方只有给予,却得不到经济、精神或者情绪上的回报时,内心会产生涸泽感,维持关系的动力自然不断削减。

简单的爱、包容与奉献,不能维持家庭的长期稳定,原因就在于此,在于一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对方的肯定。

四、原则2:底线决定地位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软柿子被人捏”的状态,真的不要抱怨,那一定是你给了别人捏的权力。

包容与忍让过度,一般也伴随着对他人期望过度:我对你好,你一定也会相应对待我。

到最后,往往希望落空只剩抱怨。

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维护底线,另一方面,需要努力变得强大,才能守住底线。

五、原则3:契约决定权益

到公司上班、买房子,都得签订合同,来保障双方权益,婚姻同样。

西式婚礼中有宣誓的仪式(东方也有,但不如西方直白,即“拜天地”“敬茶”等),神父问:

“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忠诚于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

“你愿意嫁给这个男人吗?爱他、忠诚于他,无论他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

誓言的背后,是契约,代表着责任。那些责任需要细化到生活里。

《纽约时报》 曾经刊登了美国的婚姻专家开列出的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涵盖要不要孩子、家庭收入来源、两个人的消费观、如何处理家庭分歧、双方父母态度等等,其实是让即将走入婚姻的人们,理性地分析家庭中的具体问题,并细化责任和义务。

不要用爱和奉献笼统盖过一些问题,拿到结婚证的那一刻,宣告的,并不是你的幸福进了保险箱,而是,从今天开始,你的人生,将面临更多需要处理的关系、更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些,你有心理准备吗?

每对夫妻的关系都包含着三部分:你、我和我们

两个人组成了一个新家庭,除了要处理过去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处理“我们”的事情,两个人共同的日常生活,两个大家庭的关系处理,因为我们而诞生的孩子的养育问题……

琐碎而现实的日常,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决定了婚姻质量的高低。

六、原则4:“自我”决定关系

有人把结婚看作人生的头等大事,再痛苦的婚姻,也不能离婚。

好死不如赖活着,离婚不如干耗着。

一般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完整,另一种是害怕世人眼光和非议。

但无论基于哪种原因,都是婚姻之外,没有自我。

《欲望都市》里的萨曼莎对男友说:

“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我和自己有49年的感情,这是我必须持续下去的。”

独立而自由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自我感”不是突然就有的东西,是一个人长期尊重内心的感受,敢于表达自己,才能拥有的一种安全感。

把自我放在关系的前面,不是自私,反而是对关系负责任的做法。因为选择或者结束一段感情,如果是基于自己的主见,会更有力量去面对和解决感情里的问题,爱自己的人,也更能明白如何爱别人。

“做好自己”比“为你改变”重要多了。

在关系里不敢表达自我的人,往往绝对化一些外在指标,比如:

“成功”就是好的;

“失败”是应该被唾弃的;

“家庭”就该是完整的;

“离婚”是万万不可接受的。

抱有这样信念的人们,世俗观念大于天,“自我”在他们眼里是不存在的。他们从来不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他们只知道“这要让别人知道了,会怎么说我”

他们心里装着别人的话,活成别人嘴里的样子。

社会学家保罗·阿马托在《一起孤独:美国婚姻的变化》这本著作里,用调研的实例说明——

对婚姻的幻想成分越少

婚姻稳定性越高

感情并不大过天,爱也不是解决感情问题的灵丹妙药。

当爱情走入婚姻,更多的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生活的智慧,需要平常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