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里看透人生更容易
一个半老书虫的红尘审核结论是:书看多了就知道,书里讲得道理都是对的,只是你不会生活。如今,命中注定遭遇中年危机。问题不是它会不会到来,而是什么时候到来了,我们没有提前做足准备。毕竟对于爱智慧的我们,至少要学会在危机中自救。有本《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成年人的哲学指南》给我们说了应对中年危机的策略:
1、不要过于专注自我(类似佛家所说的破除“我执”)—— 执迷于追逐幸福反而会干扰我们获得幸福。
2、避免过于功利,要看重存在价值和缓和性价值。有许多活动不是响应某项具体需求,但它们可以正向地让生活变好,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活动留出空间,即使这些活动很琐碎,比如兴趣爱好,比如读书求知。
3、就算似乎一切顺利,中年也包含了错失:你总会发现一些永远不会去走的道路和永远没有机会体验的人生。其实错失是价值多元性的产物,难以避免。
4、别高估拥有选择权的价值。窄门才是人生。
5、走“另一条路”、过“另一种人生”同样有成本和代价。穿越就是个玩笑。不为错失懊恼,也别对错误耿耿于怀。我们应学会与过去的失败达成和解。
6、要不是你犯了错误,你可能错过你爱的人和你引以为傲的事。半甜主义与练习心态地生活。
7、要考虑风险厌恶。世事无常,对现实之外的另一选择冒险一试未必值得。
8、过去是抽象的,而现实却有复杂精巧的质地。人因依恋细节,而幸福。抽象的美好可能不及你人生细节的丰富。
9、中年需直面未来的有限性和终将如期而至的死亡。时间是中性的,所以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所得应一视同仁。接受了这一观点,死亡剥夺掉的东西就不比你过去错过的东西更珍贵。
10、有限时才是人生,期望永生既不现实,亦无必要。
11、面对中年最捉摸不透的挑战——空虚要更多地投入到非终结性活动中,诸如散步、冥想、与朋友共度时光、欣赏艺术或大自然、养育子女及辛勤工作等。
这些挺后现代的思考,是否对生活有作用,取决于我们悟性和践行。对中年人的困惑、迷茫甚至痛苦,我们要有一套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