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三少爷
看完古龙的小说,再看尔老爷子拍的这版三少爷后,真的是槽点满满哈。本片围绕着“我不是三少爷”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狗血的情节。
三少爷:我不是三少爷,我真的不是那个绿水湖畔,翠云峰下,神剑山庄的三少爷,我只是阿吉,没用的阿吉。
燕十三:我不是三少爷,我真的不是三少爷,凭什么我打的人头要算在三少爷底下。。。
竹叶青:我不是三少爷,凭什么我不是三少爷,为什么慕容秋荻喜欢的是三少爷,不是我。。。。
本片是根据古龙小说《三少爷的剑》改编,尔冬升演绎过第一代的三少爷,从小说名称,不难看出,“三少爷”是绝对的主角,当然好花自然是需要绿叶衬,除了三少爷外的燕十三和竹叶青在小说中,也是个个人物形象丰满,然而尔老爷子改编的这版,幽以为失败就失败在对这三个人物的塑造上。
三少爷
三少爷原著中说三少爷化名阿吉,是因为手上沾满了鲜血,自己内心上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逃离了神剑山庄。读小说的时候,自然而然想到,手上沾满鲜血的原因,无非是神剑山庄威名在,三少爷又是年少成名,而武林人士,争个天下第一岂不是家常便饭,类似于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天下第一的剑客就不是好的剑客,而擂台上,生死由天,所以即便小说中说三少爷手上是如何的沾满鲜血,也是理所当然,而在本片中却活生生的把三少爷塑造成了一个斩草除根,别人归隐田园都不放过的穷凶极恶之徒。不要跟我说是受老爹谢王孙之唆使,哪怕这样,这个三少爷也太孬了,自己啥都做不了主,空得个天下第一剑的虚名。幽以为,古龙老先生,想要塑造的也不是影片中那样一个的三少爷。
燕十三
燕十三燕十三,在原著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放荡不羁,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一心向着武学,为了那天下第一剑,为了打倒绿水湖畔,翠云峰下,神剑山庄的三少爷,在剑道上前进,前进,再前进。结果在这部影片中,活脱脱的成为了一个沐浴社会主义阳光的花花草草。我不是路人甲中的那位男主,振臂一呼“你是大侠,你有武功,你有能力,你不为民除害,就是不对”。明摆着是道德绑架嘛。所以我们小燕同学在众人的呼吁下,打到了小镇大魔王。
此处引用知乎网友对金庸江湖和古龙江湖的区别剖析:
从知友的分析不难看出金庸的江湖才是主流价值观的泛滥,而古龙的江湖是不过分在乎世俗的看法的,所以在一部由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里,看到金庸江湖的既视感,我也是醉了。
其次,古龙的小说,以书中人物对话铿锵有力著称,不信,客官您看:
A:你可是那以十三剑闻名江湖的燕十三?
B:是
A:你想杀眼前这个人?
B:是
A:你上一秒想杀这个人,下一秒又不想杀了?
B:是
就是类似上述的对话,包含 着看似神经质的行为,但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燕十三这个人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真性情,上一秒我就是想杀这个,俺下一秒又不想杀了,说不定下下秒就又想杀了。
反复无常,时常会给人一种神经病的印象,但是作为小说,其实较电影有其独到的优势:留白,人总会想象的,谨慎的人更不会轻易得出结论,在未获取足够信息之前,所以当燕十三在小说中,如此的反复无常,人们会将思索牵引到燕的内心矛盾,纠结等一系列情感上,而不是神经病上。但作为电影,画面感,以及其他媒介给观影的我们足够多的信息,观众一看便知,这货,神经病一个没准了。
就像人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分析,当成文章来读,抵触感会稍微减弱点,鲁迅先生描绘了蓝色的窗帘,蓝色表现了或者隐含了主人公此时内心悲伤的心情。如果是影像给出:
冒着雨,主人公小跑进杂货店。
“老板,给我一条紫色的窗帘”
“抱歉,店里没紫色的货了,只剩蓝色的了”
“好的,蓝色就蓝色吧,我老婆还等着我回家做饭呢,快点拿给我吧”。
看着主人公渐行渐远的身影,只见此时一人慢慢移至画面前:望着远处主人公的身影发问道:“为什么鲁迅先生在这里要刻意突出窗帘是蓝色的?这究竟是情绪的一种托物还是时代背景下冷的氛围使然?“
如果这样子,恐怕神经国主就会在每个人的心中,不自觉得易主了。
竹叶青
竹叶青改编不等于瞎编,小说中的竹叶青是一个城府相当之深,凡事不会喜形于色的人,同时也和慕容秋荻,并无感情纠纷,结果到了影片中,不仅爱慕容秋荻爱的死去活来,同时一副我要杀了三少爷,就赫然写在脸上嘛,对于这种乱牵线搭桥,似乎也不是第一个,于妈的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也是其一,咱就不能好好讲个故事嘛?古龙老先生泉下有知,估计也会气岔了说。
综上所述,原著的三少爷,燕十三,竹叶青三人,一个神气,一个霸气,一个阴气,到了影片里就成了一个孬气,一个鬼气,一个怒气。本是两个衬托一个,结果影片中绿叶自己也没处理好,给个三星,助力下三少爷的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