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人成长彭小六私密群日更计划

原生家庭与自我认知边界

2017-02-28  本文已影响586人  Y先生说

很小的时候,围绕小村子方圆一公里的地方几乎就是整个世界了。妈妈要是上午外出下午很晚才回来,我经常会在阳台上焦急地等待。长大后,去过的城市越来越多,“世界”的范围不知道放大了多少倍。

这是物理上的。

在认知的边界上,我相信也同样扩展了N倍。选择了一个城市以后,物理世界的边界也许就逐渐固定下来。但认知的边界却是一直在扩展当中。

在认知边界扩展过程中,避不开的一道坎,或者叫里程碑,就是原生家庭。

华为有“四大名著”,其中之一叫《原生家庭论》。大意是,“在奋斗中受伤的员工”,不应该把责任归结为公司的奋斗(加班)文化,员工的体质和情智主要是原生家庭决定的。

我在最初了解原生家庭的过程中,没有像一部分人那样把矛盾点指向事件本身,而是认真思考什么是原生家庭。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身体、性格、行为模式、认知模式,都有很大一部分继承自父母和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

于是我进入了一段“原生家庭归因”的时期,好的坏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都会在原生家庭找找原因。这个过程是打开心智的过程。但也容易引起抱怨情绪,在发现一些难以改变的不好的方面的时候。

这样一个“归因”过程一直持续着,也不断趋于理性,2015年用思考结果回答了知乎上一个关注度还比较大的问题: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在回答中我把关注点从“原生家庭”转移到了“自我教育”,并做了重要性排序:

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年多过去了,直到昨天在群里看到一张图,整个思路更清晰了:

原生家庭与自我认知边界

追求认知升级的过程已然是完全自主独立的了。

最后,用一位群友写下的感慨结尾:“自我认知的边界,真正独立的自我,应该大于基本欲望的边界,原生家庭的边界,正规教育的边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