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深活

如何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罗安妮annie

作為家長,我們經常和孩子說:“你要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然而你真的希望孩子聽話嗎?追求其根源,让孩子聽話可能只是家長為了減少自己的麻煩事,更別提家長說的話是否100%正確。所以我們要达成的正确目的其实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而不僅是讓孩子能夠聽話。

如何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则:

1、不在️於你講的什麼內容,而在於對方收到了什麼信息。

2、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如果溝通沒有達到一點效果,那麼無論說什麼道理都沒有用。

每一段有效的溝通,應該包含的有三段內容:1、陳述客觀發生的事情,2、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想法,3、對與對方的評論和判斷。所有溝通過程中,講者輸出的有情緒、內容和觀點。

然而對於孩子,有的時候無論大人說什麼道理,他可能都無法吸收,能吸收的反而是大人的情緒。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其實就是我們的鏡子,孩子有什麼樣的反應和表現,正是父母的行為所反射出來的。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它,其次去感知孩子的情緒,從而將控制情緒帶到良好的溝通中。

情绪一定像每天的天氣一樣會有陰晴不定,所以對於自己的情緒先學會做自我情緒氣象報告。而這個動作可以發生在每一天,也可以發生在每一次溝通前。

每一次開始時深吸一口氣,然後吐氣。在這個過程中從三個方面關注和覺察自己當下腦袋裡的想法,身體某個部位的感受,情緒是如何的。當經過這個簡單的步驟後,你️已經發現和看見了自己的情緒,可能是焦慮,可能是憤怒,也可能是平靜。但無論是什麼,如果是負面的情緒,你意识到了,那麼它已經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釋放。

1、當下腦袋裡的想法:你想要去做的事情和计划,或者是工作,或者是家庭。可能是今天的,也可能是近期的。

2、身體某個部位的感受:身體某些部位的不舒適其實都客觀的出卖了你當下的狀態。比如是肩頸比較緊張,可能就是近期的壓力比較大。

3、情緒是如何的:即你內心的感受,平靜?焦慮?開心?難過?

三個方面的內容,假設有一個方面是你不經意間沒有說出來的,那可能就是你刻意想要壓抑或者隱藏的方面。然而,負面情緒最不良的處理方式就是—壓抑!負面情緒不得到良好的釋放,將會給溝通帶來巨大的障礙。

孩子是我們的傳承,也是我們的鏡子。太陽是宇宙之中心,如果比喻大人是大太陽,那麼孩子就是小太陽。我們不僅僅把我們的想法、價值觀和經驗傳授給孩子,親子之間更重要的是相互照耀,相互影響,相互成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