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丨古代的小朋友童年玩什么呢?
人人都想过童年
那么童年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 童年是
新衣服+零食+玩具=美好的童年
童年的我们会有大人的一直守护,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连衣兜的糖都会捂得紧紧的用来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吃。
随着网络科技经济文化的进步,如果想要一件物品,随时在超市网上都可以购买,现在的我们真的很幸福呀!
那么在以前,古代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渡过童年的呢!他们有玩具吗?
01 蹴 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因此,可以说玩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项体育运动。
02 七巧板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主要由七块板组成的。它是由宋代的宴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
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03 九连环
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
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
人们在把玩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或合二为一。
九连环在中国差不多有二千年的历史,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
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04 围 棋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之为“弈”。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
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05 孔明锁
孔明锁,也叫八卦锁、鲁班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也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
孔明锁,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
孔明锁看上去似乎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要是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当在拼装时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
并且常玩孔明锁有利于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益智玩具。
06 华容道
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民间益智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
华容道它与七巧板、九连环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还有个代名词叫作“中国的难题”。
据《资治通鉴》注释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相传当年曹操曾经败走此地。
由于当时的华容道是一片沼泽,所以曹操大军要割草填地。通过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
其中不允许跨越棋子,还要设法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到出口。曹操逃出华容道的最大障碍是关羽,关羽立马华容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华容道的游戏就是依照“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情节而展开的。
07 皮 影
皮影戏起源于西汉,在北宋时得到蓬勃发展。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在表演皮影时,艺人们会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文化。
08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
对虎的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
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虎是健康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虎象征着威猛雄武,《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娇娇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
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09 竹蜻蜓
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之一,流传甚广。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
在中国晋朝(公元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有这样的记述:“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
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其中的“飞车”被一些人认为是关于竹蜻蜓的最早记载。
这样在中国古代竹蜻蜓是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
现在我们了解了在古代所有儿童的玩具之后,是不是觉得古时候的人们真的很有智慧呢?
他们除了熟读诗书、精于攻、善于谋、慧于智以外,连平时的玩具都充满娱乐挑战性。
今天菌菌为大家带来的科普小故事,大家还喜欢吗? 正值6.1儿童节之际,在此祝愿所有的大朋友和小朋友节日快乐,聪明伶俐,开开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