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编课堂 · 疯狂马拉松写作营

2-2恋爱态度大反转到底为何?

2017-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寻昕询心

某天,小倩加了我的微信留言说:我家里介绍个离婚男的,是我哥同学,大家都说很好,可是我就不喜欢,因为离过婚又有个女儿,我很不愿意,就是这样拖着,他微信加我后,老找我聊天我都没理会他,有次我把他删了,他也一直没删我的微信,直到前几天听说他家人又介绍个女的给他,我哥和家人都还是老叫我答应这门亲事,当我答应了,就听到前两天那女的就直接跑到他店去帮忙,我一听就觉得自己好傻,我整晚没睡觉。我想去追回,可是怕自己没脸,当初是我自己不要他的,微信也是我删的。可是我又使不得,就像我哥说的,我自己条件又差,年纪又大,以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我想追回,可是那个女的又住进他们家了,对他女儿关系很好,男方一直都想找个对父母对女儿好的女人。我该怎么办,我想追回又怕追不回没面子。

这是她的原话。后面我们通过微信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她现在30岁,生活单一,上下班一条线。从未谈过恋爱,不知道自己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感觉,也希望有人爱她疼她可是她又不敢接受。哥哥说她一辈子可能也不会遇到比这个人更好的了,而这个人她起先不予理会的人现在她拼命想追回。

我们可以看到,小倩对离婚男的态度在离婚男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变化之后有了一个大反转,由之前的不予理会到现在的疯狂相抓,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

可能就像小倩和离婚男一样,有着只是相亲的关系,也可能是正在交往的恋人。一般开始都是以离婚男为代表的那一方主动些,而以小倩为代表的那一方内心不情不愿、扭扭捏捏、高冷的公主范,觉得以离婚男为代表的那一方这也是缺点那也是缺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横看竖看都不对眼。

可是有一天,殷勤的离婚男不见了。原来离婚男看见了R,不再追逐小倩了,把他之前给小倩的殷勤献给了R,R跟小倩不一样,全盘接收。这时,小倩慌了,而且是大慌。

曾经有一位芳芳,开始是她一直觉得男友不适合,想跟男友分手;男友开始想挽回,努力后一直无进展,就放弃了;在男友放弃之后,她疯狂地想挽回,尽一切可能地要求复合:不断地给男友打电话发短信,以至于男友都把她放进了黑名单;在男友的楼下等着,整整7个小时,一直到半夜,就是求男友可以下来谈一谈;跟男友的父母交谈,苦求男友父母可以劝劝他们的儿子;在网上找了挽救情感的公司,帮助她怎么样让男友回心转意;而她求助于我们咨询中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男友可以回来。。。。。。

小倩和芳芳拼命地想挽回他们们,是真的爱他们吗?

如果是真爱,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对他们百般挑剔,在他们放弃了的时候却开始爱得疯狂。其实,小倩和芳芳对他们的情感不是爱,而是他们的放弃激起了小倩和芳芳心中强烈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般会在6个月到三岁之间出现,这个时期也是分离个体化时期。分离焦虑的产生,是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必经阶段。这个时期,幼儿会尝试离开妈妈。他们也需要确认,无论离开多远,妈妈仍然是爱他的、会照料他、会保护他。这个时期,他们往往会认为暂时看不到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如果妈妈离开,他们会误以为妈妈会消失不再来,因此出现分离焦虑。分离个体化时期没有顺利渡过,分离焦虑就会在成人身上重现,尤其在某些特殊时刻,比如失恋、亲人过世、学业结束、搬迁等等,甚至有人会在家人出差时会烦躁不安,也是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

小倩和芳芳就是这种情况,当离婚男的兴趣转向了R,芳芳的男友要离开芳芳,就把深藏于心底的“妈妈离开时她们感受到妈妈要消失”的激烈情绪全部激发出来了。幼儿时期的孩子会嚎啕大哭、又哭又闹。现在作为成人,知识和力量都增强了,会直接用行动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她们想方设法做各种事情尝试让他们回来,而顾及不到他们的心意已变,难以回头,这其实是见诸行动的防御方式。有的人会不断发短信、打电话、恳请;有的人会想办法、找方法;甚至有的人会自残、闹自杀,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一切,其实是避免去体会那排山倒海式的痛苦分离焦虑情绪。因为没有顺利过渡分离个体化阶段,情绪的发展是受阻的,对情绪的容纳度是比较很低的。假如小倩和芳芳去注意自身的情绪状态,会发现情绪状态是不稳定的。重新让情绪发展起来,增强自己对情绪的容纳度,而不是通过各种行为是释放,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跟小倩聊的过程中,发觉她一心一意只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她去追离婚男,她能不能把离婚男给追回来?她正处于见诸行动回避焦虑情绪的状态中。很明显离婚男已经跟R在一起了,而且小倩和离婚男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把离婚男给追回来的这个可能性是很低的。更大的可能性是,小倩基于情绪的推动,如果做出出格的举动——这在分离焦虑的人身上是很容易发生的——会把离婚男推得远远的。更何况,离婚男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人,一个人的独立意志怎会轻易改变,小倩遭受到被拒绝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没有劝小倩进行咨询,因为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倩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没有什么兴趣。她没有一刻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以前不理他,现在我却想去追回他?明明知道很难追回,为什么我的愿望这么强烈?真的是因为家人给我的压力吗?”她担心的只是追不回她没有面子,问问追回的可能性有多少,然后根据回答来决定自己是不是要去追回。这样的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她其实不用特地问心理咨询师,问一个朋友足亦。相反,有的心理咨询师偏理想化,给出的回答可能有偏离现实的倾向。心理咨询流派众多,但是所有的流派都是基于来访者对了解自己的兴趣之上,愿意深入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达到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

30��KX\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