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文字篇 规范第五
目录
汉字的整理与规范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三、使用规范汉字
一、汉字改革问题
(一)我国的文字改革内容
我国的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上的变革和文字内部的简化、整理两方面的内容。
(二)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等。
(三)汉字的前途问题
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讨论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1、主张改革汉字的人把汉字跟拉丁文比较后认为,汉字笔画复杂,声符不表音,义符不表义,难学、难写、难打印传输,是中国停滞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主张不改革的人认为,汉字可以超方言、超时空使用,而且占用篇幅小,可以区别同音字;字形各有特征,容易辨认,是维护中国年过统一,继承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工具。
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全面的。针对这一问题,现在还不应过早做出结论,但是汉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可以证明。现在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但要做出确切的结论,还需要在长期的时间种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二、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整理包括简化简笔画、精简字数和其他方面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
1、类推简化
某个字形简化了,当这个字作为其他字的构件时如果也可以跟着简化,就形成类推简化,具体包括简化形声字声旁、简化形声字形旁和简化会意字部件。
类推简化可以使一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有对应规律。常见的类推简化部件有长、尤、贝、金、车等。
2、同音或异音代替
在意义不混淆的条件下,用形体简单的同音或异音字代替繁体字,既减少了字数,又突出了表音的特点。例如,丑、斗、干、借、亏等。
3、草书楷化
草书笔画简单,多是一笔书,打破了楷书的形体和结构,但笔画不清晰。把群众比较熟悉的草书字的笔形改用楷书的写法,就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例如,长、专、书、尧、为等。
4、换用简单的符号
用一个笔画简单的符号代替繁体字中特别繁难的部分。例如,汉、鸡、戏、邓、观、赵、区、环、怀等。
5、保留特征或轮廓
把繁体字中繁难的部分删去,只留下表示这个字特征或轮廓的部分。用这种办法简化的字称为特征字、轮廓字。例如,声、飞、亏、夺、齿等。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例如,响、惊、窜、灶、宝等、
(二)精简字数
精简字数包括整理异体字、规范印刷体字形、更改生僻地名用字和统一计量单位名称。
1、整理异体字
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柏(栢)、冰(氷)”。这类异体字过多就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例如在阅读时,光知道一个比较通用的“膻”还不够,还得额外再记住同音、同义的“羴、羶”。这在学习和应用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印刷、打字等工作中浪费物质财富,这类异体字必须整理。
2、规范印刷体字形
1965年文化部和文改会公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年3月,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两个字表明确规定每个字的字形标准,这样印刷体和手写楷书基本保持一致,有利于汉字的学习和使用。
3、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从1956年道1964年,全国有8个省和自治区的35个地区和县经国务院批准,更改了生僻的地名用字。
4、统一计量单位名称
1977年7月20日,文改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要求“采用附表选定的译名,淘汰其他旧译名”。
(三)其他整理
其他方面整理包括整理异读词和异形词。
1、整理异读词
1957年、1959年、1962年先后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1982年重建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修订;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
2001年4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启东《规范汉字表》的颜值工作,历经十年完成。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最新的通用字字集,具有替代《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功能;其福建《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中规范字跟异体字的对照,有替代《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功能。
三、使用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经过简化和整理的字表规定的现行汉字。不规范汉字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不符合国家发布的汉字整理字表规定的汉字,另一个是写错或读错的错别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1、掌握简化字
掌握标准简体字,必须认真学习《简化字总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附件《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掌握类推简化的范围;
② 区分简化字的细微差别与笔画、笔顺;
③ 辨析代替字的音义;
④ 注意一简多繁字;
⑤ 不写不规范简体字。
2、不用已淘汰的异体字
1955年12月,国家文化部和文改会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那些通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一级笔画少的字定为规范字,另一些不太同行、笔画也比较多的字定为异体字。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进行调整,附件《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称为最新的认定异体字的字表。
整理异体字应遵循从俗、从简和照顾书写方便的三个原则。
① 从俗,就是选用通行的,不用生僻的。
② 从简, 在通用的前提下,选用笔画少的,不用笔画多的。
③ 书写方便,有上下和左右两种部位格式的字,为了便于书写,一般选用左右结构的字为规范字。
3、区别新旧字形
国家最新文件中规定的印刷体字形就是现在书报上通用的规范印刷体字形,学习新字形应注意笔画省简、笔画连接、笔画延伸、调整部位等特点。
4、掌握异形词的规范词
详见异形词整理表。
(二)纠正写错字
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别字,又称“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简称错字。
要避免错别字,必须注意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1、注意字形
① 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
② 有些形似字不都是形声字,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
③ 有些错字是受相似的偏旁的影响而写出来的,应该注意。
④ 有些错字是因为受上下字影响(部件同化)而写错的。
2、注意字音
有些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
3、注意字义
(三)纠正读错字
读错字,指把字音念错。要注意形声字的声旁,记住多音多义字,掌握多音同义字,使读音合乎规范。
1、注意形声字的声旁
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表音不准确,因而按声旁的读音读形声字,大都是错误的。
2、记住多音多义字
一个字的字音不同,字义也不同,这叫多音多义字。
一部分多音多义字(语素)词性不同。记住不同词性的不同读音,有利于掌握这类字。
3、掌握多音同义字
有的字,在不同词里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这叫多音同义字。
① 有的独立成词和复合词里读音不同。
② 有的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和一般读音不同。
③ 有的在书面语和口语里读音不同。
4、记住《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的读音
1985年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收录异读词839个,其中统读字586个,多音字2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