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羊”还是做·········???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独闻独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边的所有人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没有独立的思想,随大流,甚至盲目从众。

我清楚地知道,凡事换角度去看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想起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现象:“羊群效应”,很适合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说在一个集体中人们往往会盲目从众,随大流,在集体的活动中会丧失独立的判新。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

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心理学上也称“从众心理”。

大家都知道羊群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走。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是否会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更肥美的青草。

因此,在心理学上讲,“羊群效应”是比喻人有一种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使你陷入骗局或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少。快到毕业季了,每个大学中每年都会有一届学生毕业,从学校离开,那么肯定会有“散伙饭”。所谓的“散伙饭”就是“离别饭”。三四年的同学和宿舍密友,转眼间就要各奔东西了,这个时候自然要聚一聚,喝酒、聊天。于是,“散伙饭"成了大学生表达彼此间依依惜别之情的方式。

然而,在现在,作为大学里最后记忆的“散伙饭”,现在渐渐地变了味道。“散伙饭”不仅越吃越多,还越吃越高档,俨然成了一顿“奢侈饭"。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吃一顿“散伙饭”,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届届相传。

其实,我觉得吃“散伙饭”只是大学生的一种“跟风”现象。大家看到以前的学长们在吃“散伙饭”,看到周围的同学在吃“散伙饭”,自己也要吃一顿,还要吃一顿好的、贵的,这种一味地跟风,只图一时发泄情绪的行为,个人感觉非常不理智。

往往这样的东西会给许多一些学生带来一定的财务负担,家庭富裕的也许并不会在意什么,然而家庭比较贫困的呢?为了不丢面子,再“穷”也要让自己在大学的最后时刻风风光光。

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家庭一般的学生们的自卑心理,对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绝大多数都是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再要。这样的饭局只为跟风、攀比,满足彼此的虚荣心,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理财观、消费观,反而助长了社会中“杯酒交盏,排场十足”的铺张浪费之风。

在这个时候,“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社会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因为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有时候,群众的目光还需要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

但是,媒体人也是由普通群众组成的,现在的社会中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那么你就会失去方向。

所以,个人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会让一个人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已理性。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从众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某种意见本身,而是持有人数的多少。人类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煽动性,哪怕所谓的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还是很少有人会在大家都众口一词,认定某个意见的时候还继续坚持己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出头的椽子会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少数服从多数” 等,诸如此类的腐朽教条陈规对我们的判断和行动产生极大的束缚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逼不得已放弃自己所坚持的正确意见,而去盲目的“随大流”。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有全面的了解,尤其对不了解、不确定的东西,会存在疑惑。这时,持有某种意见的人数量的多少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从众心理,并对剩下反对该意见的人形成压力。

在一个社会团体中,成员们的行为经常是高度一致的,如果谁的意见“与众不同”,则容易有“背叛”的嫌疑,会遭到孤立甚至是惩罚。

凡事有利皆有弊,“羊群效应” 也告诉我们,众人都认同的道理未必是正确的,有时候会出现恶意引导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个人多留个心眼儿,保持大脑的清醒。

一味跟风的普通大众,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是很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的,一旦被恶意引导,结果只能是达到了引导者的目的,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成为了引导者踏上目的地的垫脚石。跟严重的是当某种跟风行为与阴谋挂钩,产生的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被恶意引导,我们应当对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羊群效应”事件有一个冷静的认识。

对他人提供的信息不可全信,凡事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注意分辨真伪和对错,严谨的鉴别事件本身的性质。

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和人道主义出发,多一些审视,不宜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思想,保持自己独立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文:独眸     日期:2019.3.15

欢迎大家来撩我啊!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爱我,请给我好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