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二)07
【原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
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逐之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
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
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译文】
你来信说:“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心寡欲,能做到清心寡欲,做圣人的功夫也就到位了。私欲少了则心自然清静。清心寡欲,并非要舍弃人事,离群独居以求清静。而是要存养此心纯粹为天理,没有一丝一毫人欲私心。
现在想要在这方面下这功夫,私欲一旦产生就随时克制,但由于那病根未除,难免东边的私欲克制住了,它又从西边冒出来了。如果要在人欲还没有萌动的时候就把它扫除涤荡干净吧,又不知如何下手,反而搞得自己心里不得清静。而且,在私欲产生之前四处搜寻并清除它,就好像把狗带进屋,再把它撵出去,这更加不行啊!
做圣人的功夫,就这一个,惟精惟一,一心不二,纯乎天理,没有丝毫人欲私心。而要做到这点,就是在私欲萌发之前防范,在私欲萌动之时克制,这就是《中庸》的戒慎恐惧,慎独功夫;这就是《大学》的格物致知,随事随物随时格正自己,致良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径和别的办法。
所谓的“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类的说法,正是你自私自利、刻意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克制扫荡私欲本身的问题。
现在你说“养生的关键是清心寡欲”,专注“养生”二字就是根源,这是病根。如此就会产生“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弊病
【浅谈】
1、清心寡欲是结果,不是手段!养生更是结合,而不是嘴上挂着的资本。一切在事上修练自己内心如镜,人与人的差距就是遇见事情处理的方式,而平时是看不出来的。
2、怎么修练圣人般心若澄静,还是咱们反复讲的慎独,反省。尤其大道至简,开口读经,抄经。多去事上练,事上磨,别无他法,就这么简单。
3、大家可能都看到今天有的人出口成章,言简意赅,娓娓道来,语言优美通俗。可别忘了,首先是他读了大量经典的书,当然,还有他八年当老师,四尺讲台磨练出来的。知 行,这二者缺一不可。
4、千万别抱太强目的性,既使修身,想要自己心平如水,清心寡欲,也是私欲膨胀。该干嘛干嘛去,只有只问耕耘不问世事,才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成长为自己都惊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