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03

2023-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一梦

一位私营企业老总,吃穿用度,无论什么都喜欢买大的,实在没有大的,他就干脆买双份,就连买房也要一个小区买两套。太太受不了他,拖着他来咨询,他才涨红了脸、羞涩地说:“还不是小时候穷怕了!那时候全村就我们家小孩最多、而且都是男孩,哪里吃得饱、什么都感觉欠得很,一套新衣服几兄弟轮着穿,出门总觉得抬不起头,都顺着墙根溜。所以从小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什么都要比别人好、比别人多才行。”

你可能会说:“哦,原来老总也自卑!”没错,就像阿德勒一样,自卑成全了这位老总事业上的成功;但同样也是自卑,让他无法享受成功的快乐、好像总要活给别人看似的、很不自由。

像这样藏着童年的自卑经历而成功的人士,不在少数。自卑是一个非常大众的心理学概念,人们通常在感到比不上别人、轻视自己的时候,就会形容自己自卑。阿德勒对自卑则有着特殊的解释,他提出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两个概念。

我们先来看自卑感。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这是一种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对的问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体验。与自然万物相比,人类常常在很多方面显得无力,比如华南地区刚刚过去的台风山竹,会让人深深体验到自身的渺小和卑微,在我来看,这是导致人类普遍存在深层自卑感的原因所在。而个体的自卑感,德文原意由“较少”,“价值”和“感觉”三个部分所组成,也就是自我价值感低下的一种状态,如果一个人不认同自我,就会产生“低自尊”,而低自尊是一个人产生自卑的根源。

阿德勒把自卑感又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

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所体会到的不足感。这种不足感可能因为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落后或超前于同龄人、出生于贫困或单亲的家庭环境、或者不当的家庭教育等等。比如,那些因为学习成绩差而经常被大人人评价“很笨”、“没出息”的孩子们。而次生自卑则是产生于个体成年时期的自卑感,比如从小总是考第一的优秀生,当考入大学或者进入一家一流的公司、发现周围都是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自己并没有能力永远保持第一时,也会感到自卑。次生自卑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和对原生自卑的记忆,那些一直小心翼翼藏起来害怕被人知道的自卑的秘密,一旦被唤起,又会加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否定。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情。相反,自卑是每个人得以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为自卑会造成紧张,为了摆脱这种紧张的处境,每个人都会为此作出努力,只是对不同的人来说,摆脱的方式可能不同。在用正确的补偿方法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的过程中,自卑就成为了发展的动力。就像许多眼睛看不见的人,会发展出异常敏锐的听力。不同的人在面对自卑时的补偿行为有所不同。有些人会通过加倍努力来证明自己,所以他们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卑感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以回避他人的方式来逃避和掩饰自卑感,结果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僻不合群的人,变得更自私、更自我为中心。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每个人都体验过,而且也是正常且健康的。但假如发展为自卑情结,却是不健康和有破坏性的。自卑情结,是指在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之间反复纠葛而使人陷入恶性循环的一种自卑状态。自卑情结源于人们的自卑感,但它持续时间更久、也更广泛。比如,一次项目的失败,唤起了童年“你不行”的记忆,然后就认定自己真的不行,接着每次接项目都屡遭失败,最后对自我价值产生更深的否定。

自卑情结与自卑感最大的区别在于:有自卑情结的人无法鼓起勇气做出改变。他们无法分清主观知觉和客观真相,认为都是自己不好,所以容易患上神经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