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瑜伽路上,感觉累是不对了

2018-08-04  本文已影响477人  9bb040f187e2

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被动得推着追求快速产出效果,浮躁攀比盛行,瑜伽市场混乱,瑜伽老师更是混乱得不行,一些从小跳舞直接20天培训就当瑜伽老师的比比皆是。“快餐式”的生活,焦虑促成了身体过于肥胖,大家都希望能立竿见影,于是圈内满目6块腹肌,美胸翘臀,7天燃脂,14天变瘦,快速见效的各种课程。

看到很多任连任督脉都不懂,连前表线后表线长短平衡都不懂,就给自己署上“专家定制产后修复”“资深导师”,请枪手写一个卖课链接,摄影师拍一堆美照,再注明“极速”,“有效”等等字样,群发各个群和APP招生。也有的挂个墙绳,搭把椅子就称艾扬格。名师活灵活现,秒显于人前。

我的喉咙是真的不舒服,为嘛如此努力呢?想通过大声呼求快速赚钱啊。所以,随处可见大部分瑜伽老师背后的无奈与辛酸:学生可以选择老师,而老师却不能选择学生。Guruji曾经说过:如果不尊重我,我就会把他轰走,也这样做过,“你们”敢吗?为钱服务和陪伴,不敢给出他们需要的平静,只给他们喜欢的快速。

首先瑜伽很好,但是和中医一样是长周期的慢行业,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和坚持,讲缘分才能一起瑜伽。那种几节课就见效的减肥,不是瑜伽的功效,而是挤出你的水分和宿便,改变内环境。那种4小时冥想就带来生命的喜悦,内在富足丰盛的蜕变你真的见过吗?

插播我的个人经历吧:

学习密度每天2小时心理学,写觉察日记,听别人分享,8年没有看过电视,没有逛街,从知道觉察,使用觉察,辨别觉察,我走了4年,现在有了一点方向,但是旧的信念系统仍然会卷土重来,一步三滑,偶尔退行。当然个体悟性有差异,不一定需要这么久。所以,市面上的天价冥想课程,大家悠着点。

要实现自我蜕变,肯定不是三五两天的工作坊,也不是听几年别人的成长故事就会发生。它发生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琐事里,比如,我的信念“牙刷头竖着放是卫生安全的,而老公习惯倒着放”的。或许他的生活经历里没有接收到倒着放不卫生的概念,或许是他现在知道了,但是行为上还是惯性放倒了。总之,你的心是难受的,是想骂人的。以前看到就要骂,现在看到3次骂1次,这就是进步。是持续觉知,坚持数年才可以改变过来。

瑜伽课堂里老师带入这一层知识的传授,一起带你练习这个“放下”。告诉你这个“放不下”的背后是,幼年的某次经历或画面形成的认知,是一种“我是对的”的控制感,带你去体会并满足那个“想控制,自我要求完美,包容性低”的需求,才是疗愈的开始,这就是真冥想。

瑜伽路上,感觉累是不对了

练习瑜伽不应该妄想很快有好的结果出现。一味追求宣传展示,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挤占大量时间与精力,以致忙而无功。其实大多数骨盆前倾,含胸驼背,颈椎肩膀疼痛的理疗课程真的是一个缓慢深远的过程。没接触过瑜伽的大众不明白,可你明白还去当老师,真是职业道德问题,一切商业化快节奏,影响着大众对瑜伽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导致瑜伽成了消费,透支信任,摸着石头过河。

就像某些人今天流行破洞裤加渔网袜,她弄来穿上,明天流行内衣外穿,她也弄来穿上,后天流行塑料袋购物袋式的包包,也拿来用上,哪一个都是流行的元素,但是搭在一起却不伦不类,这和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盲从有关。教授瑜伽也同此理。

每一个专项的培训课程都很好,都很流行,但是全部组合一起却无法运用,那会不会是知识太过于零碎?想把知识串联一起,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去练习。

在练习中会遇到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求答案,就像剥洋葱一样,会痛苦,会流泪,坚持到最后,才会看到瑜伽通透的内核。

在知识付费的现在,可以足不出户得到很多知识:娱乐干货,理论实践,从学了很多知识到实际运用,从知识过于碎片化到系统整合都需要量变到质变的漫长积累。

瓶颈期的到来说明原本的认知体系就没有系统性和思路框架。练习没有方向或方向开始偏离的原因是,一直在拼凑。本身没系统,没有基础的知识体系,就谈不上整合。

融会贯通靠扎实的基础去探求本质的能力。学习后最佳状态就是,慢慢实践探索消化,接着无声无息就整合到原有的系统里去。真知的得来是循序渐进。学习每个阶段的需求不同,名师的课好,是否适合当下的你吸收,内化?

如果要当老师,需要考师范大学,取得教师资格证。取得的资格证,可能只是能教语文、数学或英语的一门学科而己。如果想要教更多学科,那么其他学科也得取得资格证。如果要成为综合老师,那么每个学科都应该取得这个资格。

学习深度,代表教课深度。比如说:不同的学位水平,代表着能教不同等级的课程,比如本科毕业的老师可以教初中,硕士研究生可以教高中,博士和博士后可以教大学。

如果只上过小学就开始教小学,这个逻辑是否真的很魔性?如果只学习了教语文,对数学和英语只是懂一点点,却同时兼了数学和英语老师,这是不是又回到了原始的乡村学校教育呢?

延展到经营领域,现实中以艾扬格瑜伽或精准正位为主题的瑜伽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其中经营上的主要问题便在于专题课程没有深入到以上的层次,师资力量单薄,多数老师只是学过密集一,还有13个级别的课程没有度过,就已经开始了教学和开馆。

在你成为瑜伽老师之前,你一定是虔诚的练习者,每天固定的来到垫子上练习。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三年。之后再选择系统的教练培训,不是想尽办法传授给其他人,而是自己消化琢磨,了解功效,做法,注意事项再去传授。

如果准备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毅力,就可以转行做瑜伽老师,也是对瑜伽行业的发展累积功德。如果从业超过三年,培训超过三次,还搞不懂自己要在哪里培训,怎么选择培训,那说明你压根不该再参加培训。因为你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风格?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站着不动。发现自己参加了一堆工作坊还是迷惑重重,你该回去参加最基础的框架型课程,学根基,不再是开花了,没根时开花越多越消耗营养,死得越快。

在不同的阶段里挑战自己,突破舒适圈里;少去折腾更换流派,多去尝试不同模式;少去更换“名师”,多去系统学习;在求知的道路上,敢于不走寻常路;有本事的老师,就是让自己的瑜伽课,像康复一样高效,像伸懒腰一样安全,像广场舞一样有趣。

如果你只是盯着收入,很难得到高收入;如果你在不断求知的正确路上,收入是顺便得来的; 如果你想成长的更快,多听听别人的故事,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上升的更快。

对于10年的和2天的会员混合上课,反映的是老师的技术问题,具体细节会在另一篇“瑜伽的教与学”的文章中细说。

但是销售套路就可以说成:分开级别,针对练习,多收费用。也有的人,换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标高价格,很多人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我的第一次上瑜伽课16800元/60小时就是这种信念果子。但是,小白的你,不但信以为真,还感恩戴德。

比方说,你是买个完整闹钟拿回家马上用,还是买个组装闹钟的方法,把零件拆了也能用?为什么只卖整装而不拆开卖,一般是卖的人不会组装,或想每个零件收费一次多赚点钱。

一节课的最高价值是什么?是卖给你闹钟,再告诉里面的构造,每个零件的作用,组装顺序和维修方法,用的过程还能改造升级,坏了还能及时修理。

其实大部分人弄错了,你的价值是通过别人的嘴巴说出来才是真价值。不过现在大部分人给手机捆绑了,每天朋友圈刷的都是这些,视觉神经浸润久了,变得麻木,意识就信以为真。越来越懒得静下来心来学习。

所以,上当还是你自己没有辨别力,不明白“机会都在无人问津处,风险总在人声鼎沸时”的基本逻辑,没有听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能力,认真为上。天下品质,诚者为王”。经不起推敲就把钱给交了。

医者一言,讲述人间悲喜,医者一行,不负万物苍生。作为病人和学生的消费群体,由于自身知识,跨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并不拥有知情权。所以,医师,教师,瑜伽老师是凭良心积德行善的职业。

积德就是,除了给人看病,做更多一点的工作:告诉他们生病的原因和如何预防,从根本上去认识这个疾病。对方会因为你5分钟的耐心解释,对自己更有信心,或许能因为你的仔细让更多的人免受疾病的缠绕。

镀金,包装,造势终究走不了多远,精进持续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深度和内涵。如今中国的瑜伽被妖魔化,乱象环生,快餐式的工作坊满天飞,五花八门的瑜伽培训处处有。很多人把瑜伽当做敛钱的工具,“满口仁义道德,却总是男盗女娼”。请问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们,你相信业报吗?

微信兴起后,好像是人手一个公众平台。看的最多的内容是,“据说这7个瑜伽体式燃烧卡路里最多”“3个瑜伽体式预防手腕受伤”“每天练习这10个瑜伽体式,不瘦都难”“8个瑜伽拉伸体式改善脊柱侧弯”“3招理疗”“这六个体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诸如此类的公众号一字不动抄回来的。

现在网络社会这么发达,你怎么知道网络那头的人是谁?那句最经典的“和你聊天的可能是只狗”的金句都忘记了么?

别人说“高温瑜伽对身体不好”,你是否应该先想想说这句话的人是什么样的背景,她是个爱好者,还是瑜伽老师,是瑜伽学者还是瑜伽边缘人……这是去判断这句话的一个基本前提。接下来才是找原因,“为什么对身体不好”呢?是空气不好,还是消耗太大,还是其他原因?还是单纯的个人喜恶判断?

我曾见过一个从未瑜伽过的姑娘没吃饭空腹就冲冲过来练了一节高温课,因为后来低血糖各种不适,然后一堆高温瑜伽的不好。你怎么知道你所看到的“高温瑜伽对身体不好”就不是她发的呢?

看一个标题就知道专业性有多差了。“据说这7个体式燃烧卡路里最多”。卡路里是个能量单位,能量单位能燃烧吗?比较正常的说法是燃烧脂肪消耗XX卡路里。

“说这7个体式减肥是吧,我练啊!我天天练,可为什么我练了一个月一点效果都没有?我都是严格按照要求教的吖?瑜伽不能减肥,以后我再也不练了!”这是跟着图文练的爱好者心声。

如果这个爱好者是产后肥胖,腹直肌分离情况严重,按照一般练腹的动作去练会练出问题的,更别提减肥了!如果这个爱好者是因为曾经吃药有激素变胖的,那这些体式就然并卵了!如果这个爱好者是家族遗传肥胖,只能呵呵啊!

“这六个体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首先来说说腰椎间盘的病因,有退行性病变,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遗传因素,腰骶异常等。病症可能是膨出,可能是突出,也可能是脱垂游离,但表现可能都是腰痛,下肢放射痛。病症又分为几个阶段:轻微腰痛治疗很快,恢复的膨出第一阶段,腰疼和下肢疼痛(常说的坐骨神经疼)的突出第二阶段,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的脱出第三阶段,还有更严重的游离阶段?

考虑不同原因,不同发病阶段,年纪,性别,职业情况,运动背景,是否去过医院诊疗等等。归结两个字:评估!评估!评估!经过专业评估以后,再进行针对性训练。

再说回体式训练,每个体式都可以划分从零到10的强度划分,以及训练次数和组数。这是随便六个体式能搞定的吗? 没有评估,没有专业训练计划,没有考虑强度次数组数的治疗,那就是个笑话。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症,人群基数庞大,病理病机复杂多变,怎么可能三五几千文字说得清?

课堂上看到大量的肘超伸,膝超伸,还在那里卖命的大汗淋漓,爽歪歪。甚至帮她纠正还反感,只能赞叹“无知才无畏”啊。

“瑜伽伤害”和心理伤害一样,有滞后,延迟反应的特征。因为骨细胞的更换周期是7年啊,所以骨骼的变形,肌肉的错位,关节的磨损当下感觉不出来,等你疼时,已经成病成疾。

我明白了“瑜伽伤害”每天批量生产的原因,所以对于大众眼里的瑜伽印象,成了面目全非的狰狞模样,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君不见瑜伽馆转让,合伙的广告和开张一样多。因为太多人把大量时间在销售宣传上努力,却不愿在自身技术上深耕,不愿去做吸引。

现在瑜伽馆遍地开花,租房即可经营,但是日子不大好过,都在为瑜伽馆的生计操心,瑜伽本身是放松舒适,缓解紧张,经营者并没有获得益处,更多的是把益处说给学员听,每天用各种形式的推广,包装课程,上课。

很多瑜伽经营者来自于练习者和老师,只是为了把瑜伽教授出去,把市场想象的太好了,高估了自己的瑜伽技术;还有很多瑜伽经营者来自于其他行业,把瑜伽当成商品去推销。作为一个不成熟的瑜伽老师转身为瑜伽经营者会失去瑜伽练习的时间,面对实际的成本支出和收入之间的矛盾时,根本无心练习。

学瑜伽的过程一波三折是正常现象。回看当初的同学,能坚持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纯粹的初心、那么持久的耐心,那么坚实的毅力,多数人因为收入和付出的不对称,中途放弃。

如果有3年以上练习的经验,先在本城市各个健身中心和成熟的瑜伽馆跑场授课至少2年以上,技术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不是如何宣传,如何推广,而且尽可能不急于开瑜伽馆。

先做5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自己做老师,成本只有房租,一天2~3节课,形式1对1,或者1对2形式,没有年卡,只销售10次课程的产品,在北上广地区400元/节,其他城市300元/节,每一个学生一周3次课程,工作室一周安排15节课程,周六日休息2天,保证自己的练习时间。收入不错,两全齐美。瑜伽练习得到了比钱值钱的隐性收获:身体和心里的健康。

如果你眼高手低贪婪,扩大教室,增加课程,把自己变成授课的机器,一天说很多话,下课就疲劳,发怒,同时为了扩大,还要招募瑜伽老师和营销人员,会带来很多的成本和矛盾。

瑜伽哲学没有学好,在贪婪之心的面前,丢失《瑜伽经》的教诲了,想赚更多的钱时,只能不择手段和方法,在营销上下功夫,当然痛苦。

瑜伽的推广需要瑜伽馆,其实美国也好,欧洲也好,瑜伽馆的规模都很小,是生活的点缀,有点事情做。

在一路摸爬打滚中,碰触到一群经营和技术能力互补的伙伴,资源整合,优势裂变,顺畅把瑜伽当工作来做便是轻松自然的事情了。

如果你不是瑜伽老师,也不是练习者,但你关心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关心时代的身体健康,请你随手转发本文到朋友圈,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瑜伽正道上来。你的举手之劳,正在改变这个行业。先给大家鞠躬啦~

中国学生的十大普遍问题(伽叔工作坊):

一.着急成为老师:上一个培训班,甚至一个工作坊就开始教课,而在印度一个艾扬格老师至少需要八年,才可以做助教。

二.体式巩固的不好:前年老师在杭州工作坊教的内容没有吸收,甚至,很多都忘记了。

三.大脑过于主动,身体过于被动:额头和脸上出汗,腿上不出汗。

四.根基不牢固:工作坊前四天都在学习最基础的体式。

五.对体式的兴趣远远高于调息:调息的时候在睡觉,甚至,还打呼噜。

六.对皮肤的觉知和理解远远低于肌肉骨骼:老师提到皮肤的指令的时候,身体做不出来,像是听天书。

七.身体的记忆能力远远低于大脑:第一遍做的体式要点,第2遍就忘记了,甚至在右边做的体式要点到左边做的时候就忘记了。

八.对经典的研习不够:老师讲解瑜伽经的时候满脸的迷茫,练了好多年还是仅停留在体式上,无法突破自己的瓶颈。

九.对梵文体式名称不够熟悉:经常不知道老师讲解哪个体式,甚至因为不熟悉梵文体式名称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十.吃的多、练得少、睡得多: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从来没想只吃一半,另一半留给神,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不练习的借口,能多睡一会儿绝对不少睡一会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