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读书时】如何阅读一本书
周末,与友人品茶闲聊,席上一直活跃。有朋友聊起量子力学,友人是计算机方面的爱好者,最近一直在探讨量子计算机,在席上和大家畅谈量子力学的概念。量子力学自己一直有在关注,佛家的很多理念和量子力学有很接近的关系。但在友人的理论体系中,自己突然觉得知识体系不对了,有部分理解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席上一直宕机。
回来好好思考了一下,确实是体系建立出现了问题。知识体系的建立来源于书本和实践,自己很大程度来源于前者。曾觉得自己已看过很多的书,涉猎很多的不同领域,但事实上要实践时才发现看过书和建立知识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也可以简单的说,可能自己还没有清楚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微信读书的APP里如实输入“如何阅读一本书”,果然找到一本,认真的读了一下。
1、阅读的仪式感
也许觉得读书不就是打开书本,阅读文字,理解意思吗?有这么什么神秘吗?但仪式感,往往就是阅读时除了书本的文字外,如何在大脑装入文字的工具和通道。这里面包括读书的时间、环境,姿势,场地等外在因素,这些都会成为阅读本身的一部分。我们很多时候真的没有留意阅读的仪式感,从而忽略了书本本身存在意义之一。
阅读时的基本思想可以用3W1H来概括,其实这部分融入在对阅读的选择、读取和纳入的过程中。WHY,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目的性;WHAT,这本书属于哪种知识体系,归属;WHERE,在哪里读书,空间感;HOW,如何读书,程序。想清了这几个道理,面对一系列书本时,开始阅读的思路就会清晰了。
无论是社科类还是文学类的作品,在阅读期间很容易越读越不清晰,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和长边幅的阅读,更甚对于那些概念很深的书本阅读,到最后很容易彷如又变成一张白纸。当然经过训练,这种能力会得到加强。书中从最简单的理念,让我们记住几个要点。阅读的架构源于四个问题,1、作者究竟讲了什么;2、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3、作者说的有道理吗;4、这些对我有什么关系。这里面能较为清晰的跳出一些阅读的困境,带着问题来实施阅读将能加快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对于知识体系的归类,书中应用了一种食物分类方法,包括主食、美食、辅食和零食。主食,营养充分,有强烈阅读动机而去阅读的书籍;美食,体验类书籍,可以包括很多的范畴,如历史,哲学,理论科学等;辅食,如工具书这类的帮助阅读的书籍;零食,无使用价值,休闲消遣的书籍。这个比喻蛮有意思的。健康来源于合理的饮食,知识体系要健康,其实就如是否摄入了正确、合适和足够的食物和养分。这样一分类,确实发现自己以前的美食和零食有点多了。
2、写作和阅读一样
写作最大的痛苦是心中有无数的概念和思绪,但下笔时缺语言匮乏,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其实这与阅读的习惯也有关系。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和练习的过程,文字和思想的“布局”,段落的“谋篇”都是作者在多年经验累积的结果,有着很多沉淀在里面。就如我们骑车,首先学会的是模仿和复制,等熟练了,变成习惯了,才可以不断有新的创意。所以,阅读就如完成一次知识的复制,写作就如写完了一次阅读。 然后就是材料的组合,包括文字、段落、篇章,这些组合成一个个的思维点,当码下一个个字时,就是在表达着每一个思想活动。反过来一样,阅读看的不是文字,是思想。
3、如何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
对于阅读,很多人喜欢了就是喜欢了,但也有很多人不愿意阅读,觉得在消耗时间。这就看你把阅读看成什么。对于刚性需要,比如食物,你会很自觉的进食;对于休闲需要,你会多少随意。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四个提高阅读兴趣的方法,1、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积极发现和创造需求3、关注热门话题和热门图书4、保持对前沿信息的关注。也就是说, 把生活的需求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架构,不断往里面添加和整理要点,更新知识体系的内涵。说白了,就是终生学习。
书卷多情似故人。
阅读就如生活的一部分,喜欢了,懂得了,就容易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