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1万还60万——网贷就是啃着人血馒头的资本陷阱
1
2017年10月18日,趣店上市了,市值达到百亿美元,让年仅34岁的CEO罗敏风光无限。
很多人不了解趣店,但它的前身却被很多大学生所熟知——趣分期,这是最早从事校园贷的平台之一。就在上市前夕,趣店还被曝出违规给学生贷款。
从校园贷到现金贷,趣店的业务备受争议,但却依靠现金贷业务,盈利丰厚,2017年仅上半年就盈利9.73亿元。
因此趣店也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高利贷”,收割的对象是一群消费水平超出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
各方媒体纷纷拷问趣店的商业道德时,CEO罗敏选择对外回应,但被戏称为最糊涂的公关了:
问:你们有没有借钱给学生?
答:“我们一旦发现一个人是学生,就拒绝借钱。”
结论:趣店很守法,坚决不向学生放贷。
问:你们是在做高利贷吗?
答:“任何发现我们名义和实际利率超过36%的人请直接联系我,我提供100万资助费给您。”
结论:趣店是优质企业,风控相当出色,商业模式相当合理。
问:有没有蓄意教唆人,在还不起钱的时候去向亲人朋友借钱?
答:“凡是过期不还,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
结论:趣店没有任何不正当催债手段,用户甚至可以不用还钱。
看完罗敏的回应后,先不论他的品质和活雷锋有什么区别,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趣店成为了服务于人民的慈善机构。
这些不够严谨的措辞,丝毫挡不住趣店平台被曝光的各种问题:注册用户难以注销、趣店平台成为骗子天堂、仍然在给学生放贷等。
作为一个通过校园贷、现金贷发家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趣店即使刻意地“洗白”,仍回避不了网贷平台的“原罪”。
正应了一句话:这个世界劫贫济富的生意最赚钱。信贷业务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一大批穷困潦倒的 “ 韭菜 ”在苦苦支撑着。
2
银行做不了的蓝海市场,都拱手让给了民间借贷。
网贷平台的借款人以20-40岁的低收入人群为主,他们的特点是缺少征信记录或者信用记录不好,导致无法从银行贷款。
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它们既不能收取高利率,也不能有高比例的坏账,更不能关门跑路,只能提高风控,将这群人挡在门外,让给了民间借贷。
网贷平台的出现,将触角伸向传统金融无法抵达的角落,主要目标是校园里大学生、进城务工的人,以及低收入没有信用卡的人。
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银行禁止征信记录差的人贷款,是让他们及时收手和止损,而网贷却是故意将歧途铺在这些人的脚下,让他们一步步堕落下去。
如今许多网贷平台转型升级,但是本质依然没变,只不过收割的韭菜嫩了点,镰刀依旧锋利。贪婪只是资本的表象,真正的贪婪存在每一个世间俗人的心底
3
尽管趣店觉得自己备受冤屈,但这不足以掩盖现金贷市场的混乱。
今年9月6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很多网贷平台停止了在校园里的推广,但私下里有一小部分仍接受学生的贷款,此前就有媒体爆出:
有媒体通过趣店平台咨询,亮明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却依然被客服人员鼓励借款。另外通过检索可以发现,过去多家媒体报道过趣店的催收,手段包括通知学校、亲友,甚至通过追债公司使用各种威胁手段,远没有罗敏自己声明的那么大度。
在以前,每一所大学都被这类垃圾网贷的传单塞满,在寝室门缝中,在厕所门后,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小广告。他们甚至与时俱进,让在校生发展为地推人员,形成层次分明的代理,一个个拉人头。
许多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因为欠缺金融观念,开始了被借贷被消费的大学生活,过着温水煮青蛙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欠下的钱就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后来还催生出惊人的裸贷。
经过社会的持续发酵和关注后,网贷平台变聪明了,开始转战社会上的低收入人群,各种坑骗技巧令人防不胜防。通常,这类平台的招数都有以下几种:
1、电话骚扰:一旦你的手机注册了网贷平台的账号,就没有任何隐私了,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垃圾短信铺天盖地涌来, 屏蔽都屏蔽不了。
2、高利贷陷阱:网贷平台往往采取诱骗的办法引人上当,如鼓吹日利是多少,月利是几厘,等额本息还款等等,看上去表面的利率不高,但是处处设置高利贷的陷阱。
3、多头借贷:当在网贷平台还不上钱时,客服会提议去其它平台借钱来还债,这类平台大多沆瀣一气。不用多久,你欠下的债就会利滚利翻倍上涨。
有个网友分享了一个亲身事例:
在西部一家四大银行工作的这二年,有很多穿着的不体面,双手老茧,满脸憔悴的中年人来咨询如何给他行对公账户转账汇款,一般这种情况,还伴随着不断接听电话说这蹩脚的普通话。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叹息一声:又是自家报应娃儿出去做了现金贷又跑了,追债的追到辛苦劳作的父母那儿了。
在暴利面前,法无禁止即自由这句话被放大到了极致,这就像一场资本的狂欢,收割着一个个底层老实人,达到劫贫济富的目的。
4
到处宣传的超前消费观念,导致剁手族被肆意地当成韭菜收割。
我发现有很多年轻人,生活都特别矛盾,他们会被媒体鼓吹的超前消费所引导,疯狂地买买买,一边又愿意过着紧巴巴的月光日子,美其名曰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各种消费享乐的洗脑观念兴起,什么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然后这类文章所灌输的观念仅仅只是买昂贵的化妆品和衣服,以及过有品质的生活。
通常此类文章的底部还会适时宜地推送各种网贷广告或者商品促销,刺激着读者消费,真的就像韭菜,一茬茬地割。
你看今年的双11,支付宝的花呗额度临时上调,各大网购平台也在跟风,纷纷搞各种分期付费模式,好鼓励在座的各位剁手,一股洞察人性的推销令人不寒而栗,仿佛钱包里的钱已被猎物瞄准。
当钱不够时,在自尊心的驱使下,许多心性未成熟的人会选择向网贷平台借钱。也就是这群人,不仅缺乏了基本的理财观念,而且一旦深陷高利贷的陷阱之中,思维就容易走上极端。
他们宁愿自己硬扛,也不愿寻求家里和朋友的帮助。
前段时间,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被前妻翟欣欣抓住把柄,最后被逼上绝路,于凌晨五点跳楼自杀,这件事曾闹得沸沸扬扬。
我印象很深的是苏享茂曾写下这段话:我没有及时跟我家人求助,现在后悔莫及。他们都那么棒,随时都能从老家过来支援我,我却在北京孤军奋战,作出一系列很傻的决定。
如果你现在深陷高利贷的陷阱之中,我奉劝你放下所谓的自尊,和家人坦白,并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最正确的处理方式。
现在的互联网到处充斥着被奉为真理的噪音,如果你的消费水平远未匹配自身能力的时候,请努力提高薪酬水平,才是王道。
5
人性莫测,网贷平台放大了人的贪欲。
以前在校园贷火爆时,很多被歪曲的道理说得好像那么一回事,什么大学生消费需求和金融需求应该得到满足等等论调,本质上都是啃着人血馒头的人,说着不知廉耻的话。
他们就是打着这种诡辩思想在校园里祸害横行。大学生普遍囊中羞涩,心智远未成熟,没有债务的偿还能力,容易导致盲目的贷款消费。他们只看到了大学生网贷这片蓝海,而忽略了蓝海底下沉甸甸的白骨。
也有观点阐明:不要推脱工具的错,错在那些不理性的社会人。这句话没错,但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已。
无论用不用现金贷,对消费欲望失控的人来说,他做什么事都会走向深渊,但这不能成为网贷平台肆意发展的理由。
这就好比菜刀本无错,错的是持刀行凶的人,这不意味着满街满巷都可以随便兜售菜刀;
美国发生多起枪击案,错的并不是枪械,而是持枪之人,但不意味着买枪的门槛就应该降低;
老人被电视广告推销劣质的保健品,错在老人没有辨识能力,但不能任由“苗医和蒙医传人”刘洪斌这类人继续坑骗下去。只有当审核和监管同步到位,才能避免更多的受害者上当受骗。
更何况明眼人都心知肚明,网贷平台的资金其实很多流向了黄赌毒方面,并经常用高息来掩盖坏账,让老实人承受高昂的利息。
我最近回老家一趟,就听说了好几起类似的事件,被卷入高利贷陷阱的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却欠下了几十万。有的人·甚至被上门追债殴打,让家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许多人的认知水平低,根本不懂这类金融陷阱。因此,利用他人的无知来赚黑心钱,都是在作恶,不管资本收取的是智商稅还是情商稅。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丈夫/妻子的手机锁屏密码换了,并且手机上多出几十个奇奇怪怪的软件,又或者经常收到莫名其妙的骂人催债短信,那他/她一定是陷入了网贷陷阱中,不要犹豫,赶快施展援助。
当然,能愿意这篇文章的人,基本上不会去借这种黑心钱,但这个丛林世界真的从来就没变过,底层永远是被收割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