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打开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2020-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焉_Yan

非暴力沟通,这个名字有点独特。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沟通怎么会用非暴力来形容?难道还有暴力的沟通方式吗?非暴力沟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它被许多人追捧,成为一种高效有用的沟通方式,并被奉为沟通界的宝典呢?通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确实在沟通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借此分享给大家。

要想做到非暴力沟通,其实也非常的简单,只需四步即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看起来并不难理解,但我们在做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其中的一些地方,那就不再是非暴力沟通了。

 

观察

首先是观察。有的时候,我们会把观察与评论的概念弄混淆。观察要表述的是客观的事实,比如,这个人这周迟到了三次,这是客观的事实,但是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人总是迟到。在这句话中,总是迟到,是表达的其实是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不是客观的事实。而这两句话带给人的感受可谓是天差地别。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平时的表达中,其实都会不自觉的带上评论的语气,在上课面对小朋友乱跑的时候,会说:你怎么总是乱跑啊?你怎么总是不乖,不听话呢?回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时候,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不爱整洁?你怎么这么懒啊?这一类的话语,在无数次的场景中,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反射,我们想要的是看到干净整洁的家,看到乖乖坐下听讲的小朋友,但出口的话语表达的并不是自己的期望,而是评论和抱怨,当对方听到这样的语气时,本能就会开始反击,这样怎么可能接收到积极的反馈呢?

感受

感受是对前一步观察的衔接,我观察到的现象,它带给我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在这里,可以使用一些感受词汇,开心,愉悦,满足感,沮丧,着急,心慌等等。在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我感到...因为我...,比如在回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时候,可以这样来表达:家里乱七八糟的,我感到非常的生气和失望,因为我更喜欢整洁的生活环境。当对方听到这样的话语,也许就会开始反思自己,也不会引发一场“大战”了。

那么,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多的感受呢?感受的根源来源于我们的需要和期待,期望能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在远古时代,人类只有聚集在一起,才有更大的活下去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这已经被写入了我们的基因,一代代的传下来。

个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情感奴隶。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十分在意他人的感受,觉得他人不开心都是因为我,会把他人的情绪归结于我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有义务要让他人快乐。在这个阶段,一切以他人的情绪为主,反而极度的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忽略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不断地去迎合他人,实在是一件令人憋屈的事情,于是,我们开始对他人的感受无动于衷,开始大声的说不,这就是第二阶段:面目可憎。在这个阶段中,每个人好像都成为了自己的敌人一样,就好像是青春期的小孩,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心里话。接下来,我们会慢慢与自己和解,来到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会去关心他人;会对自己负责,而非对他人负责。我的情绪,来源于我自己被满足或未被满足的感受,这才是生活的主人。

需要

想明白自己的需要,比如在洗了衣服,拖了地做了饭之后,我需要的是休息一会儿。需要体现的是我此刻心底的需求。

请求

在明确了自己的需要之后,就可以提出请求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表达请求的时候,不要使用批评的语气,这会引起对方本能的申辩或者反击,整个沟通就会变成“战场”。明确提出自己的需要,才可能会得到积极的回应。

此外,在提出请求的时候,要说出具体的要求,并且确认对方已经正确的接收。这会使得整个沟通过程更加的顺畅。

以上是我关于非暴力沟通四步骤的一些总结。其实整本书读下来,我会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其实并没有很注重感受与需要的表达,反而会在事情没有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使用抱怨的语气,这样的沟通不但没有什么效果,说不定还会加深双方的矛盾。所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多多观察,关注感受,明确需要,正确提出请求,看看这样的沟通模式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