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勉之书》之良知为明

2023-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修心筑本

原文:

来书云:“以良知之教涵泳之,觉其彻动彻静,彻昼彻夜,彻古彻今,彻生彻死,无非此物。不假纤毫思索,不得纤毫助长,亭亭当当,灵灵明明,触而应,感而通,无所不照,无所不觉,无所不达,千圣同途,万贤合辙。无他如神,此即为神;无他希天,此即为天;无他顺帝,此即为帝。本无不中,本无不公。终日酬酢,不见其有动;终日闲居,不见其有静。真乾坤之灵体,吾人之妙用也。窃又以为《中庸》诚者之明,即此良知为明;诚之者之戒慎恐惧,即此良知为戒慎恐惧。当与恻隐羞恶一般,俱是良知条件。知戒慎恐惧,知恻隐,知羞恶,通是良知,亦即是明”云云。此节论得已甚分晓。知此,则知致知之外无余功矣。知此,则知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非虚语矣。诚明戒惧,效验功夫,本非两义。即知彻动彻静,彻死彻生,无非此物,则诚明戒惧与恻隐羞恶,又安得别有一物为之欤?

译文:

你来信说:依照良知的学问深入体会,感觉到那彻动彻静,彻昼彻夜,彻古彻今,彻生彻死的,无非是这个良知。不假丝毫思索安排,不存丝毫助长之心,自然能够亭亭当当,灵灵明明,神触妙应,感而遂通,没有它不能照见的,没有它不能觉察的,没有它不能通达的。

千圣万贤,无不是走在这同一条路上。它不是如神,因为它本身即神;它无须仰慕上天,因为它即是上天;它无须顺从帝则,因为它即是帝则。它本自中正,本自大公。人终日忙忙碌碌,不见它动;人终日无事闲居,也不见它静。

这良知真是天地的灵明本体,也是人人皆有的无上妙用啊。我还认为,《中庸》说的诚者的明,即是说良知便是明;诚之者的戒慎恐惧,即是说良知便是戒慎恐惧。它们与恻隐、羞恶一样,都是良知生发出来的结果。

能够知戒慎恐惧,知恻隐,知羞恶,这些能知的都是良知,也就是所谓的明。等等。你在这一段当中讲得已经非常明白。知道这个道理,就明白除了致知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功夫可做了;知道这个道理,就会相信“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这段话,绝非虚言。诚明与戒惧,效验与功夫,原本就是一个含义。你既然知道彻动彻静,彻死彻生的,无非就是这个良知,那么诚明、戒惧和恻隐、羞恶,又怎么会是别的呢?

感悟:

良知即灵体,知戒慎恐惧,知恻隐,知羞恶,就是良知。

我的理解是,恐惧,谨慎,恻隐,羞恶等都是发自本能的反应,而在那一刻涌现出的就是心的本体,也就是良知,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只有当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了,才有了良知,而后天的掩盖这些本能反应的做法,就是所谓的“有善有恶意之动”了。

无他如神,此即为神;无他希天,此即为天;无他顺帝,此即为帝。

既是神,也是天,更是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