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日志8】我们收集无数专家好课,最后输在自律上!
各位伙伴,今天和大家一起反思一个话题,为何要自律的学习。坦白说我也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我经常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健身高调开始,低调消失。我也多次对自己的自律能力发起过失败的挑战,所以特别能理解一个想要自律却始终没做好的人的心情,也知道在自律的路上,如何用巧妙的理由,说服自己放弃。
之所以要谈这个话题,是因为在此次微训营临近尾声的时候,我在后台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不太漂亮的真相,按说我不应该把这件事公布出来,因为公布之后会对我们的工作和口碑有影响,但我今天还是决定真实透明的呈现给大家,因为我坚持相信真实透明,是建立信任和长远关系的基础。
我们的5日微训营截止到目前为止,实际付款9.9元的学习者67人,到昨天夜里12点为止,我们此次微训营的伙伴学习时间超过30分钟的,只有6人。学习时长超过一小时的只有3人。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付费报名之后,依然是“屯课状态”。
当然我对此毫不意外。半年之前跟知生涯的合作老师聊天时,我还经常调侃说,知识付费行业不是教育行业,是快消品行业。人们在知识店铺买课程,就跟逛街时进了优衣库是一样的。看见一件不错的衣服,百十块钱也不贵,顺手就买了,买了之后也许穿,也许回家放到柜子里,一周之后就忘了他的存在。
但后来我不再开这个玩笑了。因为用户这样的购买和使用习惯,看似给这个行业一个赚快钱的机会,但久而久之,会让学习者慢慢对这个行业产生错误的评价。认为线上学习无效,还是要去线下花更多钱,才能学到真本领。这对线上学习这种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良好方式,对这个新兴行业,无疑是一种长远的伤害。
因此我一直关注和研究如何提升学习粘性,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感的方法。通过这次微训营的学习,和这次数据呈现证明:想要让用户有真正的成长体验,我们不但要把课程体验和学习过程做好,更要引导大家建立自律的学习意识。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伙伴会说出很多合理化的解释,诸如有更重要的事、太累了、太忙时间不够等等。如果我们理解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区别,就知道我们不需要关注这些问题是否真的会成为阻碍,这篇文章,也不会给任何关于自律的方法。
取而代之的,我们要关注最初交9.9元的初心是否还在,如何能激发大家克服问题,开始自主积极的寻找路径,去实现当初这个目标。
小到9.9元,大到几万元,其实我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十年前我在北京做高端成人英语培训,一个课程要2万块,面授课程我们同样会遇到很多交了钱却不来上课的人。每每做回访和督促的时候,答案都是各种无解的问题、困难,别的都不能放弃,唯一能放弃的,就是学习提高。
所以问题并不新鲜,不是线上线下变化的缘故,而是我们从来都是习惯了被环境裹挟,被眼前的事情牵着鼻子走,而不能用战略的眼光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像我们不能用战略的眼光培养孩子是一样的。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很多新知和机会,这意味着这个时代靠信息不对等,来拉开差距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今天你碰见“教练型父母”,明天他碰见“正面管教”,每个父母都会接收到来自网络的育儿新知。支持孩子更好的成长,谁也不会比谁少知道多少。
但真正让父母的教育水平拉开差距的,恰恰只是回到学习本身。
线上学习降低了经济门槛,让所有家庭都有条件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互联网消除了信息壁垒,让所有家庭都知道怎样可以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最后父母在教育上比拼的,只剩下谁能自律的把得到的这些知识学完并用于实践了。
事实上不但是亲子教育,在工作上同样也是如此。互联网的本质是去中介化,所有的供需双方直接连接。这意味着依靠信息不对等建立优势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这让所有人都有了向上突破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所有人都穿上了永不停歇的舞鞋。而佼佼者,永远是那群自律、勤奋、目标清晰的人。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教练型父母,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支持,又报名了这个课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除了自律,我们还能靠什么拉开差距呢?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