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荟萃读书简友广场

饮食里的三观,藏着人生的冷暖

2025-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羽孜314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几天前去朋友家,恰逢好朋友陈哥和陈嫂夫妇也赶了来,一大家人围坐着喝茶聊天,倒也热闹。只是那茶的清苦还没品透,陈哥陈嫂的饮食经,倒先像杯浓得化不开的糖水,泼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陈哥陈嫂是出了名的“海鲜迷”,桌上少了鱼虾,饭都吃不香。陈嫂懂吃,也敢吃——哪家排档的椒盐皮皮虾最入味,哪个市场的梭子蟹膏最厚,她门儿清;听说海参补元气,她能连着半个月炖海参粥;知道鲍鱼养人,哪怕价贵,隔三差五也得端上桌。他们总说:“大半辈子都过了,手里也宽绰,不趁现在吃点玩点,等走不动了才叫亏呢。”

这话听着实在,可他们的“吃”,早就没了分寸。听说吃米饭长肉,两人干脆把主食戒了,顿顿靠海鲜、菜肉填肚子;陈哥尿酸本就高,医生劝过少吃嘌呤高的,他转头就跟鱼商打好招呼——鱼刚上岸,他准第一个去抢,一次买上一大袋,吃不完还往我家送。前几天他又往我家搬了半箱海鱼,塑料袋上还沾着海水,他笑得爽朗:“这鱼新鲜!你们别省着,不够我再给你们带。”

我望着那箱鱼,心里堵得慌。爱人本就不爱吃鱼,我尿酸偏高,海鲜更是不敢多碰。之前婉拒过几次,陈哥陈嫂总以为是客气,陈嫂还拉着我念叨:“妹子,别太俭省了,现在日子好了,该吃就得吃。”上次她来我家,见我厨房还摆着剩的玉米棒,眼神里带着点鄙夷:“一顿饭而已,犯得着这么抠?”她哪里知道,我不是俭省,是真不敢乱吃——血糖偏高,再甜的荔枝龙眼也得忍着;尿酸摆着,再鲜的海鲜也只能瞧着。在他们眼里,这是“不懂享受”,可在我看来,比起嘴里的一时痛快,身子骨硬朗才是真踏实。

可他们偏不这么想。陈嫂查出心脏病有些年头了,中医的药喝了好几年了,药渣堆得快有半人高了,饭桌上却照样是大鱼大肉。那天聊天,陈哥说最近又不舒服,正喝着中药调理,陈嫂在一旁接话:“今晚炖了肉菌汤,等会儿回去就能吃。”我听得心揪紧——陈哥痛风犯了好几次,菌类正是高嘌呤的东西,哪能这么吃?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陈嫂向来觉得自己懂生活,我若劝了,怕不是要被说成“嫉妒她会享福”。

倒是想起朋友小蔡,跟陈哥陈嫂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蔡总喊腰酸背痛,家务活半点碰不得,做饭靠老公,打扫请钟点工,每天的日子就是健身馆练瑜伽,完了去按摩拔罐,一次按摩花四百或是六百,她从不眨眼。她说练瑜伽治好了肠胃病,可我瞧着她脸色苍白,人也瘦得脱了形;她说拔罐能松筋骨,去年我爱人肩胛骨摔伤,她硬推荐去按摩,我没敢应——骨头伤了该静养,哪能瞎按?

她也笑话我“过得糙”。前阵子她来我家,见我把一只鸡分了四顿煮汤,直皱眉头:“这么吃哪有味道?我们家炖鸡,隔水炖三个小时,汤喝了,肉都直接倒。”我望着她精致却没血色的脸,没敢接话。她总说“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可她顿顿山珍海味,身体却没比那些啃窝头的老人结实;她总炫耀“有钱就能享清福”,可钱花了不少,罪也没少受——上次见她,手腕上还留着拔罐的红印,说是“拔走了湿气”,可说话时咳嗽了好几声,听着就虚。

倒想起小时候在乡下,那会儿哪有什么海鲜补品?邻居家的婶子们,顿顿是杂粮粥配青菜,下奶的汤也是小米煮的,可奶水足得很;孩子们喝着母乳、米浆长大,夏天光膀子在田埂上跑,晒得黑黢黢的,却很少生病。谁要是上火了,去田埂上扯把青草药煮水喝,喝完照样能跑能跳。

现在日子好了,反倒怪了——有人借钱也要吃顿好的,有人把补品当饭吃,结果呢?病没少生,罪没少受。他们总怕“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却没想过,要是身子垮了,躺在病床上,就算银行里堆着金山,又能换几顿安稳饭?

那天离开朋友家时,陈哥还在说下次给我带新上岸的虾。我望着他鬓角的白头发,终究还是点了头。或许人各有各的活法,只是心里忍不住盼——盼他喝中药时能少夹块红烧肉,盼陈嫂炖菌子时能想起医生的话,盼他们嘴里的“享受”,能真的变成身上的安稳。

毕竟这世上最实在的福气,从不是顿顿山珍海味,而是吃嘛嘛香时,身子骨也硬朗;不是花钱买的舒坦,而是不用靠药养着,能踏踏实实地晒晒太阳、聊聊天。这道理,说简单也简单,只是要真懂,或许得走些弯路才明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