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3826/cc2224b7362b79f8.png)
“诗”现代解释为: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出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文学里面这种叫做“诗”的东西。大都出现在史前。而且几乎是在世界各地同时发展起来的。这“诗”是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楚简,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是为什么呢?
祖国最古老的诗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诗里大家可以看的出来,四句诗词全是动词词组。断、续、飞、逐都是动词。为什么要这样的叙述事情呢?这就是甲骨文留下的痕迹。甲骨文文字是数字符号合成的字。原始的每个字都是动词。每一个字可以代表一种事物的全部。是不连不缀的个体存在。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求把甲骨文的数字语言转化为口语流传。于是,语言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始尝试把甲骨文的数码动词语言往文字语言上转化。最初的转化就是动词置换。为了更好的适应口语化,置换后的动词基本上开始往动名词和名词上发展了。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把动词的“动”止住。于是,置换动词实际上就行成了,转化甲骨文数字语言的一场革命。慢慢的彻底废弃了数字语言甲骨文文字。
新的语言出现以后,还不能一下子摆脱掉甲骨文的影响。这时候把甲骨文数字语言转化为口语和文言文字的时候。“诗”就出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3826/71722851bba70346.png)
上图是金文的“寺”字。寺是诗的本字。寺的字面意思就是:生长的事物止住发展。引深含义就是生命终止。所以后来佛教超度亡灵的地方就叫做寺庙。“寺”用于诗上,就是表示止住甲骨文的动词发展,换成文言文的意思。所以“诗”的出现,也是一场了不起的创世之举。
但是,诗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形成的。诗也是按照象数五行发展起来的。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个原理,我就给大家举一个范例…
“雷”是甲骨文里的一个字。是个动词。要想把甲骨文雷的含义转化为文言文的话,就会形成一首诗。雷的出现是开始,属性为“金”。然后用金和剩下的木、水、火、土组合成句子。金木(相应),金水(相生),金火(相克),金被火克了,金就不能和土组合了。最后是火土组合(火生土)。那么,诗也就是这样的形成了:
金 (初始原象)→雷语声声<形成>
金木(克木相应)→大地隆隆<响应>
金水(金水相生)→余声震震<助力>
金火(火克金止)→不闻深深<转换>
火土(新生转化)→雨落当当<化雨>
以上就是要把甲骨文里“雷”的数字语言动词,转化为文言文的押声语句。起初诗不是押韵,而是要押声。这是为了配合甲骨文的动词属性动作和含义的象声需要。以上讲解了“雷”形成的过程和发生的结果。以及自然可能形成的“诗”。与此同时,当时世界各地也陆续出现了诗歌。原因也是在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时,出现的现象。所以,诗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无奈。但是,诗的流行和普及,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美好!
现在天天都可以看到朋友们在写各种各样的诗。感觉也是那么的美好。只是你们并不知道诗是怎么样形成的。现在我告诉你了,希望在以后诗的创造中,写出当今社会中美丽的诗篇!
谢谢大家的欣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