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可以选择就好了

2017-03-06  本文已影响13人  指尖上的独角兽

(很久以前写的)

本来今天不打算写东西,好好躺在床上睡一觉的,但是因为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私信,突然间就有动力爬起来了。对于文字所抱有的态度,有时候连我自己也分不太清,小时候因为纯粹的好奇和中二心,长大了与其说是什么对文学殿堂的敬畏崇高之心,倒不如说年纪大了造就的不安焦虑,明明可以说是文科专业的,以后也会从事相关职业,但却被长年的懒惰所挟持,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行不懈地练习和思考,还总是想当然沉浸在琐碎的垃圾信息和娱乐中,自以为是的逃避生活。

虽然这么说有点害羞,但那个读者的私信某种程度上将我脱离出一个常见又糟糕的状态里,而且我非常感谢她没有尝试进一步的沟通,仅仅表明了鼓励的态度。作为生活里喜欢表现得活泼又正常些的家伙,网络生活便更放开自我些,或者说比有丝分裂还有丝分裂。可以说除却观点讨论类的东西,大部分闲聊都会让我紧张得像只鹌鹑。

“接下来要说什么?”

“怎么接啊”

“我不想说活了但是根本不明白如何结束”

“表现太糟糕了真得好想死一死”

网上的自我就是如此窝囊废的家伙,面对好意非常非常不知所措。但是对于恶意倒表现得很淡定,我个人比较尊循“言论ziyou”和“思想ziyou”的处事方式,他人如何骂我是他们自己的事,同样他人也不能妨碍我将那些讨厌的人看成傻逼的事实。这道理大学之前我是悟不出来的,上大学后可能不仅想的东西多,经历的大大小小事情也变多了,所以心态更平和些。但此言并不代表我不渴望爱,相反我一直渴望着爱这种稀缺和难得的东西,一旦得到就快乐舒坦的不行,失去时同样会难过痛苦。

有句话叫“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只有一个人”,引申来讲“孤独是永恒并不可推翻的”。大多人究其一生都在努力去摆脱孤独感,无论是亲人之爱、爱人之爱、朋友之爱或者宠物之爱。也有人将爱寄托在事业、创作和物品之上。爱的表现如此之多,人们的寄托物也千奇百怪,但本质上讲都是让心灵和精神从中汲取快乐。但令人遗憾,爱是与“孤独论”相对的绝对论,从没有“永恒的爱”。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将某某表现称为永恒的爱,精神照耀历史不朽。然而自然规律又强迫人了解生老病死和沧海桑田的无奈。甚至当我们沐浴在完全的爱里,仍然会感到难以名状的孤独。谜题“跟随你一生”的答案是“名字”,如果孤独也能像名字一样改掉,对于深陷痛苦的人来说,也许会成为件好事也说不定。

到了收尾部分,思及自己的专业,想着如果老师看到这样文不对题的文章,铁定要揪耳朵训斥了。为了挽回颜面,提一下文章的题目其实是由“如果不能给我很多很多的爱,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这句话定下来的。我真心觉得能说出这样话的人简直是个哲学家,在缺乏健康充足的爱的情况下,钱所代表的就是最为稳定快捷的“爱”之来源,并且是可见的可接触的爱。

我在大学的第一学年后半程,整个人都陷入了严重的物质依赖症。我不断地在网上订购东西,等待发货,神经病似得看着快递在什么地方,但是等东西真正到了,开始的兴奋很快淡去,看待物品的态度也从温柔呵护变成了无趣厌恶。可以说,那年买的各种东西后来基本都陆陆续续地丢掉了,我也开始慢慢反思起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要说有价值的思考,大抵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才出现的,我发现只有自己回到家与姐姐呆在一起时,我的精神状态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稳定,即使有极端化的情绪状态,也能在倾诉之后回到正常,换句话讲,她是让我感到安全和爱的人。

武志红在《家为何伤人》里说“真正的爱是不会让人痛苦的”,我想很多和我同样曾陷入物质依赖的人其实并不是有多喜欢自己买的东西,我们喜欢的也许是那份等待的焦灼和拆开包裹那瞬间的欢喜。就像小时候从父母手里得到的第一份玩具,那不仅是布料棉花的结合物,而是真正的朋友。同样的爱被寄托在商品上,新的商品代表一份新的爱,新的爱消耗掉带来的痛苦让我们不得不追寻另一份爱的到来,在失去与获得中不断焦灼自己的心,有时候甚至你自己已经察觉到了,却因为无法放弃这种简单快捷的“爱”,任由心神沉溺于虚假的“快乐”里。

我无意评论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错处,但是若能得到一份真正的爱,有什么人会想要一份残次品的爱呢?我说“爱如果可以买到就好了?”,可我也知道“真正的爱永远也无法买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