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武松:小事精细多疑,大事却糊涂轻信
武松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好汉,金圣叹对他评价极高——“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不过,细读《水浒》会发现,武松也有其不足处,而且不止一个。今天单说其一:武松在小事上表现精细,很有质疑精神;但在一件大事上,他却犯了糊涂,轻信上当。
下面细说。
1.武松的精细与多疑
先拿李逵、武松初见宋江时的情形做个比较。
李逵见宋江是在江州酒楼上,一经戴宗介绍,他全忘了刚刚还直言“这黑汉子是谁”的粗鲁,马上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说时扑翻身躯便拜。
与李逵的率直不同,武松一确认柴进引见之人便是宋江,纳头下拜并表达惊喜后,赶紧为自己揪住宋江要打的行为道歉:“却才甚是无礼,万望恕罪。有眼不识泰山!”
——通过以上的道歉与否之差别,可看出武松的心思比李逵要细腻得多,做事要精明得多。
再举几个例子。
事例一:
喝完十八碗酒后,武松要上景阳冈,店家却说冈上有老虎,劝他别走,在店里住下,等人多了一起走。武松却道:“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从武松的回答看,他行走江湖,防范意识还是很强的。
事例二:
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武松充分发挥了他的精明与多疑。他取一个肉馒头拍开看了,马上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随后又故意挑逗孙二娘,赚她下手,以便将这开黑店的女人制服。
——在同一个黑店,鲁智深却着了道被孙二娘迷倒,多亏张青及时赶回救了;在李立的黑店,宋江最先也似武松般与店家谈笑,说江湖上有人往酒肉里下蒙汗药,拿人肉做馒头馅。可即便有了这样的提防,宋江还是被李立药倒在地。同样被黑店蒙翻的,还有戴宗,他曾栽在朱贵店里。
与鲁智深、宋江、戴宗比,武松要精明多了,他富有怀疑精神,是《水浒》中少有的能识破黑店之人。
事例三:
在孟州牢城,武松见自己不给管事的上供,竟然不光不挨打,还有人给送吃喝(一大旋酒,一盘肉,一盘子面,又是一大碗汁),武松的精细和多疑又来了,他寻思:“敢是把这些点心与我吃了,却来对付我?”见有人给送洗澡水,他又想:“不是要等我洗浴了来下手?”
——真是处处设防呀。
事例四:
武松第二次被发配时,刚出孟州,他就警觉地发现两个公人在窃窃私语,途中又与另两个人挤眉弄眼。武松见了,自然心知肚明,一到飞云浦,就抢先发难,将那四人一一杀掉。
——而同样是发配途中,林冲、卢俊义却都没有事先发现押送公人的歹意。
事例五:
在蜈蚣岭,武松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和手下道童,救了一个被掳掠来的女人。那女人问他是否吃酒肉,并说:“请师父进庵里去吃。”武松一听,又开始多疑,道:“怕别有人暗算我么?”
——孤山野岭的,面对个弱女子,武松都有如此防范之心,足见其精细到什么程度。
2.武松的糊涂与轻信
奇怪的是,在上述事件中表现极为精细的武松,却在一件关乎性命的大事上糊涂,轻易就让人给骗了。
事情还是发生在孟州。
武松醉打蒋门神,帮施恩重霸快活林后,这天,来了个人,说奉张都监之命请他走一趟。一直拥有怀疑精神的武松,这次却没有丝毫疑虑,乖乖跟了去。在张府,面对张都监对自己的“提拔”,武松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深感荣幸。
此后,在给张都监当亲随的日子里,武松不光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有任何怀疑,而且开始利用张都监对自己的“信任”帮别人办事,并得到别人答谢的金银、财帛、缎匹等。
于是,在此后的一个中秋夜,武松终于彻底落入张都监挖下的坑中:他遭诬陷偷盗财物,被抓拿送官。
这次遭际是武松一生遇到的最大危难。之所以说是最大危难,不是说武松被判发配恩州,而是说在大牢中,武松遭刑讯逼供,“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
那么大的英雄武二郎,居然因“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就屈打成招,实在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当然,也有人说,武松想的是先脱身,此后找机会报仇。
确实,武松随后在飞云浦杀公人,在鸳鸯楼杀张都监等一十五口,是给自己报仇雪恨了,但说起来,无论如何,正是之前对张都监抛来的馅饼丧失了怀疑精神,武松才一步步走向深坑,馅饼变成了陷阱。
武松,你是大事糊涂呀!
3.武松为何轻信张都监?
上面说了武松在一些事情上的精细、明白,也说了他在张都监一事上的糊涂、轻信,同一个人,为何反差这么大?
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武松身上有许多中国老百姓都有的敬畏权力、崇信权贵的特质。说白了,就是武松怕当官的。
且看几个例子。
事例一:
武松在柴府结识宋江后,柴进摆酒庆贺,“邀武松坐地”,“宋江连忙让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那里肯坐,谦了半晌,方坐了第三位。”
——武松这扭捏样子,怎么看都不像个英雄,在权贵柴进和偶像宋江前,他倒像个上不得台面的乡村小子。
事例二:
武松在阳谷打虎成名后,知县接见并褒奖他,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随后,知县又要抬举他为都头,武松忙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说实话,每次读到这里,我都觉得武松有点奴颜婢膝了。
事例三:
在施恩处,老管营为求武松替儿子报仇,出面见武松,道:“义士且请坐。”武松道:“小人是个囚徒,如何敢对相公坐地?”随后,老管营提出让施恩拜武松为兄,武松道:“小人有何才学,如何敢受小管营之礼?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
——从举止到言语,都觉得此时的武松没有了丝毫自信和英雄气。
事例四:
一听张都监要抬举他做亲随,武松马上答应并感激涕零跪谢:“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
中秋夜,受邀参加张都监家宴,武松“只得唱个无礼喏,远远地斜着身坐下”。
——这还是武松吗?面对权贵,竟是这番模样!
好了,就举这些例子吧。否则,此种例子越多,越觉得武松是那么陌生。
从上面对细节的分析看,武松是相当精细之人,行走江湖,他时时防备。但武松的精细一遇到权贵就不灵了,因为他虽然敢作敢为,但骨子里却是个传统之人,与中国亿万百姓一样,他敬畏权力,崇信权贵。
换句话说,武松只把精细用到了与自己类似的普通人身上,对权贵们却毫不设防,敬他们如天人一般。他可能会想:如此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怎么可能欺骗自己?
可就是这么一个打心眼里敬重朝廷、崇信权贵之人,最终却也落草为寇了。《水浒传》这是从另一角度去诠释官逼民反。其实,武松与林冲一样,都是放弃了曾经的正统观念、顺民做法,最终放弃了对当权者的幻想,被逼上梁山了。
(作者:飞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