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奴:他是华语“词坛三杰”之一,一生写下3000首歌曲,没有他就
2016年的今天,一个95岁的老人默默无闻地去世了。
他是我国华语歌曲“词坛泰斗”,他一生曾经写过3000多首歌,与大陆的乔羽、香港的黄霑并称“词坛三杰”。
他是庄奴。
谈起庄奴,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说起邓丽君的《甜蜜蜜》、《又见炊烟》、《小城故事》,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齐秦的《又见溜溜的她》,你一定不陌生。而这些歌曲的词,都出自庄奴之手。
在华人圈中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而在乐坛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据说邓丽君演唱过的经典歌曲,大约有80%都出自庄奴之笔。
对于一个曾经写过3000多首歌的人,庄奴生前这样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一事无成,我这一辈子什么都没做出。现在我的房子还是租来的。写首歌曲,快乐无穷。
他生于北京,盛名于台湾,将晚年生活留给了他的第二故乡——重庆;他从过军、当过记者、演过话剧、最后却在音乐创作上才华尽展……
他的一生伴随着大时代的洪流,跌宕起伏,但却又在喧嚣之外,给我们留下了穿越时空羁绊、渗入心扉的永恒之音,更让我们知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源自传统文化的那份柔和与坚强。
庄奴:我天生就是个写歌的
1921年2月22日,庄奴出生在北京,父亲给他取名为王景羲。
庄奴自小聪明,中学毕业后就考取了北大等名校,但最终却选择了北平中华新闻学院。
他在参加新闻学院考试时,仅用半个小时就做完整整三页的考卷,并高分通过。那一年,中华新闻学院有3000多人应考,只录取30人。
舍弃北大而选择新闻学院,这让很多人不解。谈起这段经历,庄奴说:“考新闻学院是因为每人可以发一袋面,然后可以用这袋面养家糊口。
国难当头,庄奴投笔从戎,瞒着家人报考了飞行学校。因怕父母阻拦,他不辞而别,赶赴大后方接受训练,准备参加抗日。
南下途中颠沛流离,庄奴感染霍乱,险些不治,又因为身体瘦弱,未能成为飞行员,最后被调配到空军机械学校学习地勤。
但还没毕业抗战就胜利了。后来,因有文艺专长,他又被调入了文工团。
1949年,庄奴所在部队受命开赴台湾。他回家与母亲见了一面后就匆匆离开,告别故土,前往台湾。
人生如梦,抗日救国的梦没能实现,却与亲人海峡相隔。
到台湾后,庄奴在军队担任编辑,当时薪水微薄,为了糊口,他多方投稿,赚点稿费以改善生活。
很少有人知道,一代词人庄奴最初的文字工作,是从做记者、写新闻开始。这也造就他文风洗练简洁,用词平实通俗的独特风格。
庄老如何踏上写歌词的道路?他曾作过回忆,其实一点不浪漫。当时因为刚到台湾,吃不饱饭,“写词,都是为了生活。”
庄老写词的秘诀,还与他的童年有关。
“小时候北京很热,大家都跑到故宫护城河里游泳,家里怕我们淹死,把门关起来请私塾老先生,跟他学古文。唐诗三百首我年少的时候常常背,背得很熟。如果说秘诀,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是我写词的根基。”
在庄奴看来,中国的文学浩瀚深厚,自己受了感染,慢慢描龙画风,也会写诗了,而诗与歌词是类通的。
以文识人,庄奴结识了他的乐坛“伯乐”:当时已经声名大噪的周蓝萍找到了他。周蓝萍是台湾第一首“灌碟”的歌曲《绿岛小夜曲》的创作者,有乐坛领军人推荐,庄奴一曲成名,此后他开始正式写歌。
作为高产词作家,庄奴的作品不仅有清新甜美的《甜蜜蜜》、《小城故事》,还有曾经跟蛤蟆镜、喇叭裤、迪斯科一起席卷中国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红极一时的千百惠的代表作《走过咖啡屋》。
1992年,庄奴与重庆人邹麟结婚,成了“重庆女婿”。2012年,庄奴决定在此定居。庄奴常来往于重庆与台湾,也创作了70多首与重庆有关的歌曲。《小而美》、《长江三峡》、《直辖十年》、《飞到山城》……
回忆邓丽君,她是我的小丽
提及庄奴的词作生涯,有一个人的名字是必然不能被忽略的,她就是邓丽君。
在华语歌坛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与之呼应的还有一句话“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邓丽君有80%的歌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如《甜蜜蜜》——在写《甜蜜蜜》时,当时一个人送了曲子来,是一首印尼民歌。庄老先问,是给谁唱的?知道是给邓丽君的,想起她甜甜的样子,“Mi so la mi……”,哼著歌,歌词就自然而然浮现在脑海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庄奴看着曲谱,想象着邓丽君甜美的长相与声音,不到5分钟便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大众耳熟能详的邓丽君的代表作,好多都出自庄老笔下。
但这两位互相成就的伟大音乐人,却只见过两三面。
“邓丽君?她不漂亮。她是很普通的一个女孩子,是邻家的小妹妹,不像林青霞是标准的美女。”庄奴说。
然而,庄奴认为正是因为邓丽君“不漂亮”,才让她得以出人头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最喜欢给她写歌,因为她特别聪明,能懂得我歌词的含义。古月的歌、庄奴的词、邓丽君唱,我们是三合一,铁三角”,庄奴说。
邓丽君也经常给庄奴寄来海外的特产和书信。在一封书信里,她这样提到:
【您说我们之间有三种关系:一是师生,二是父女,三是朋友。
师生关系:让我在歌艺方面有所探讨时,尽管提出来,您会帮助我。
父女关系:在人生旅途,需要亲人照顾,待人处事,怎样到达圆融境地,您也在一旁扶持。
朋友关系:在演唱工作上,时而会遭遇不顺心的事,以及受到委屈时,您愿意为我排解,甚至做个出气筒,让我消消气。
老师,我真的不知该怎样谢你,感谢你这样关心我,这样爱护我,这样疼我。】
有人说,邓丽君之所以这么红,是因为庄奴的词写得好,而庄奴说:“应该是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
“大家说我写的歌好听,这很片面。何为歌曲?歌词和曲调,没有美丽的旋律怎么好听呢?没有‘米嗦啦咪嗦’这个旋律,《甜蜜蜜》怎么出来呢?好的演唱也缺一不可。”
邓丽君去世后,庄奴专门写过《何日君再来》、《何日君再唱》等歌来悼念。
可惜,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庄老虽享有盛名,但晚年生活却非常朴素清贫,他定居重庆数年,没买下一处房产,一直靠稿费为生。
2016年10月11日,庄老去世,他给后人留了一封信,作为受人敬仰的词坛泰斗,他一生辛勤笔耕,没有遗憾,只有诚挚的感谢:
对听众,他说:“没有你就没有庄奴,感谢你唱我的歌,分享你我的欢乐,我用心来为你写,往生为你再笔耕。”
宋人晁补之的诗《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中有:“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 庄奴的笔名来自这首诗。
庄奴说“庄奴用锄头耕种,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便以“庄奴”作为自己的笔名。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在今天感谢这位一生笔耕不辍、为他人做嫁衣、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吧!